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成句
(1).整个句子。 宋 陆游 《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前人的现成文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迭用人名,直书成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就是掉文,也不过古人的成句,恰好凑到我这句説话上来,不觉冲口而出的,借来用用罢了。”
《漢語大詞典》:训传(訓傳)
对词语、文句的解说。《书序》:“承詔为五十九篇作传,於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採摭羣言,以立训传。” 孔颖达 疏:“帝令注解,故云承詔为五十九篇作传。以注者多言曰传,传者,传通故也。” 宋 吕陶 《长乐冯先生墓志铭》:“退而讲学诲人,每正席横经,演明大旨,凡训传之殊骋,及其肤説,则判别是否,归于至当,学者多信嚮之。” 元 王恽 《二十四大儒赞·毛萇封乐寿伯》:“温温 乐寿 , 汉 初名家,训传首出,遂正而葩。”
《國語辭典》:文虎  拼音:wén hǔ
1.有文采装饰的虎形饰物。《续汉书志。卷二九。舆服志上》:「文虎伏轼,龙首衔轭。」
2.灯谜的别名。参见「灯谜」条。
《漢語大詞典》:无韵(無韻)
不押韵。指诗文句子末一字不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五经中多有用韵:“古人之文化工也。自然而合於音,则虽无韵之文而往往有韵。”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钱大昕》:“ 顾亭林 泥於一字祇有一音,遂谓诗有无韵之句,是不然矣。”
《漢語大詞典》:牍背(牘背)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人有上书告 勃 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 长安 ,逮捕 勃 治之。 勃 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 勃 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牘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言狱吏于书板背面,书写文句,示 勃 以申辩之方。后用其事为遭受冤狱的典实。 宋 苏轼 《韩子华石淙庄》诗:“ 絳侯 百万兵,尚畏书牘背。” 清 钱谦益 《洮河石砚歌》:“岂知飞檄磨厓手,牘背相随狱吏书。”
《國語辭典》:集句  拼音:jí jù
杂集古人句以成诗。如:「集句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王荆公暮年喜为集句,唐人号为四体。」
《漢語大詞典》:险涩(險澀)
亦作“ 险澁 ”。
(1).崎岖阻塞。晋书·周馥传:“ 河 朔萧条, 崤 函 险涩。” 唐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之二:“俶装逐徒旅,达曙凌险涩。” 清 吴伟业 《林屋洞》诗:“传闻道险涩,谽谺来天风。”
(2).谓文句生僻艰涩。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三:“今徒以诡异险涩难读为工。” 明 刘基 《〈郭子明诗集〉序》:“其为诗也不尚险涩,不求奇巧。”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二:“士之患,多厌常而喜怪,背正而嗜奇,用志既偏,卒之学为奇怪终不可成,而为险澁艰陋之归矣。”
《漢語大詞典》:锦句(錦句)
华美的文句。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飞去残诗不值钱,索来锦句太垂怜。”
分類:华美文句
《國語辭典》:閒语(閒語)  拼音:xián yǔ
1.私语、静语。《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閒语。」《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光武笑,因留宿閒语。」
2.对于他人的批评或不满意的言语。如:「閒言閒语」。
《漢語大詞典》:逸句
(1).风格超逸的文句。 三国 魏 卞兰 《赞述太子表》:“窃见所作《典论》及诸赋颂,逸句烂然,沉思泉涌,华藻云浮。” 宋 梅尧臣 《度支苏才翁挽词》诗之二:“高才飞健鶻,逸句吐明珠。”
(2).散失的文句。 清 吴振棫 养吉斋馀录卷四:“ 晋 傅咸 《污卮赋》,见 张溥 《百三家·傅中丞集》,文不全,《赋汇》外集附之逸句中。”
《國語辭典》:引文  拼音:yǐn wén
1.援引自其他文章作品的文词。《后汉书。卷四四。徐防传》:「解释多者为上策,引文明者为高说。」
2.官府派租单。宋。赵汝燧 陇首诗:「农家说县催科急,留我茅檐看引文。」
《漢語大詞典》:反言
(1).谓言语与汉语不同。《淮南子·齐俗训》:“ 胡貉 、 匈奴 之国,纵体拖髮,箕倨反言而国不亡者,未必无礼也。”
(2).违反常体的文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正文明白,而常务反言者,适俗故也。”
(3).指反问语气的语句。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反言省乎字例:“读者毋以反言为正言,致与古人旨意剌谬也。”
《国语辞典》:死句  拼音:sǐ jù
呆板不灵活的文句。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须参活句,勿参死句。」
《漢語大詞典》:韵句(韻句)
有韵律的文句。《书·大禹谟》“乃武乃文” 唐 孔颖达 疏:“諡法云:经纬天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经、传文武倒者,经取韵句,传以文重故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九:“ 宣徽 见他才思敏捷,韵句鏗鏘,心下大喜。”
《國語辭典》:连句(連句)  拼音:lián jù
1.缀连文句。汉。王充《论衡。效力》:「书五行之牍,书十奏之记,其才劣者,笔墨之力尤难;况乃连句结章,篇至十百哉!力独多矣。」
2.每人各吟一句或数句而成的诗篇。《南史。卷三四。沈怀文传》:「为连句诗,怀文所作尤美,辞高一座。」也作「联句」。
《國語辭典》:联句(聯句)  拼音:lián jù
诗人各作一句诗,轮流分吟,联合而成的集体创作形式。相传起于汉武帝柏梁台诗。也作「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