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缮理(繕理)
(1).修理;修缮。后汉书·郎顗传:“自顷缮理 西苑 ,修復太学。”新五代史·杂传七·张全义:“及 梁太祖 劫 唐昭宗 东迁,缮理宫闕,府廨仓库,皆 全义 之力也。”
(2).整治,整顿。 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皇上諮询百辟,缮理六军,将兴出律之师,爰择徂征之将。”
《漢語大詞典》:震厉(震厲)
(1).雷声。雷声猛烈,故称。魏书·崔光韶传:“ 光韶 性严,声韵抗烈,与人平谈,常若震厉。”
(2).形容声响猛厉。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此日足可惜:“其语鏗鏘震厉,全仿 韩 体。”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杨四》:“至二更将尽,闻楼上有声,始而窸窣,继而震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轮声震厉,再往下也听不清楚了。”
(3).威猛严厉。明史·于谦传:“ 谦 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4).整肃;整治使严肃。宋史·邵必传:“ 必 居官震厉风采,始至郡,唯一赴宴席;行部,但一受酒食之餽。”
(5).巨大的灾祸。 清 陈梦雷 《抒哀赋》:“震厉已及余躬兮,犹惘惘其如疑。”
《漢語大詞典》:正世
(1).整治世道。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察民俗。”
(2).正后嗣,使后代血统纯正。汉书·元后传:“且 羌 胡 尚杀首子以盪肠正世,况於天子而近已出之女也!”
《漢語大詞典》:除田
整治田地。管子·山国轨:“春十日不害耕事,夏十日不害芸事,秋十日不害敛实,冬二十日不害除田。此之谓时作。”国语·齐语:“及寒,击菒除田,以待时耕。”
《漢語大詞典》:振理
救治,整治。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惩戒》:“朝庭咸曰直,銓宗流品之奇,可谓振理风俗。” 宋 苏辙 《光州开元寺重修大殿记》:“非得贤长吏以时絜持而振理之,使其得其所愿,以相生养,则民至老死不见风俗之备。”
分類:救治整治
《漢語大詞典》:驭俗(馭俗)
整治习俗。《宋书·明帝纪》:“况朕尚德戡乱,依仁驭俗,宜每就弘简,以隆至治。”
分類:整治习俗
《国语辞典》:洁樽(洁樽)  拼音:jié zūn
清洗、整治酒杯以待宾客,极言对客人的尊敬。为请帖上用语。如:「洁樽候教」。也作「洁卮」。
《漢語大詞典》:饬化(飭化)
整治之使变化。周礼·天官·大宰:“五曰百工,飭化八材。”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八材:珠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木曰刻,金曰鏤,革曰剥,羽曰析。”
分類:整治
《漢語大詞典》:缮饰(繕飾)
修理整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国新流亡,今乃復殷给,缮饰备利, 吴 必惧。”
修葺装饰。后汉书·杨震传:“雕修缮饰,穷极巧伎。” 前蜀 杜光庭 《代陶福太保修浕口化请额表》:“芝田柰苑,咸荷精严;古庙儒宫,亦蒙缮饰。”
《漢語大詞典》:训治(訓治)
训练整治。 宋 王安石 《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有智略,能训治军旅。” 宋 袁甫 《何琮除知福州制》:“帅无所不统,治军则有训治之法,涖民则行绥辑之政。” 明 黄佐 广州人物传·宋吏部侍郎李忠简公昴英:“ 昴英 申严保伍之法,使相纠察,且諭 峒 酋各率子弟诣臺训治。”
分類:训练整治
《漢語大詞典》:正域
整治封疆。《诗·商颂·玄鸟》:“古帝命 武汤 ,正域彼四方。” 朱熹 集传:“正,治也。域,封竟也。” 汉 王莽 《下书授诸侯茅土》:“予以不德,袭于圣祖,为万国主。思安黎元,在于建侯,分九州正域,以美风俗。”
分類:整治封疆
《漢語大詞典》:整训(整訓)
(1).整治教训。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方詰外姦,未及整训。” 吕向 注:“整齐训教也。”
(2).整顿和训练。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三:“经过抗 美 援 朝 和几年的整训,我们的军队加强了。”
《國語辭典》:捉发(捉髮)  拼音:zhuō fǎ
以手握发。形容非常急迫,来不及束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叔孙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淮南子。泛论》:「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國語辭典》:握发(握髮)  拼音:wò fǎ
比喻急于接待贤士。参见「握发吐哺」条。《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蔡邕倒屣以迎宾,周公握发而待士。」
《國語辭典》:釐正  拼音:lí zhèng
整理改正。如:「教授专研训诂校勘之学,对古籍文献的讹误多所釐正,深受学界的敬重。」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序〉:「釐正遗文,缉其精华。」《新唐书。卷一九八。儒学列传上。颜师古》:「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釐正。」
《漢語大詞典》:化正
教化整治。汉书·贡禹传:“陶冶万物,化正天下。”
分類:教化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