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教诫(教誡)
同“ 教戒 ”。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亡者多有见神》:“孙儿妇女以次教诫。”明史·蔺芳传:“ 芳 所治事,暮必告母。有不当,輒加教诫。”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只对于第二点加以猛烈的教诫,大致是说他‘死板’和‘活泼’既然都不赞成,即等于主张女性应该不死不活,那是万分不对的。”
分類:教诫
《漢語大詞典》:教敕
教诫;教训。汉书·江充传:“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张敏集》《头责子羽文》曰:‘……於是 子羽 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九年:“ 宝臣 谢教敕不谨,封杖授 承嗣 ,使挞之; 承嗣 遂杖杀 宝正 ,由是两镇交恶。”
分類:教诫教训
《漢語大詞典》:喾敕(嚳敕)
犹教诫。 章炳麟 《瑞安孙先生伤辞》:“乃者先生不以 炳麟 寡昧,有所嚳敕。”
分類:教诫
《國語辭典》:三命  拼音:sān mìng
1.周代分官爵为九命,公士一命,大夫二命,卿三命。《礼记。王制》:「大国之卿不过三命。」《左传。昭公十二年》:「及平子伐莒,克之,更受三命。」
2.出任官职的命令。《后汉书。卷五一。李恂传。论曰》:「任棠、姜岐,世著其清。结瓮牖而辞三命,殆汉阳之幽人乎?」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序〉:「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
3.三度教诫。晋。皇甫谧 女怨诗:「婚礼既定,婚礼既成。施矜结帨,三命丁宁。」
4.术数用语。星术家以人的生辰八字所属之干支为三命。宋。洪迈《夷坚志补。卷一八。汴岸术士》:「方独立徘徊,适术士过前,共坐旅舍,询其技,曰:『能论三命。』乃书年月日时示之。」
5.受命、遭命、随命。《礼记。祭法》:「曰司命」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命有三科。有受命以保庆,有遭命以谪暴,有随命以督行。受命,谓年寿也;遭命,谓行善而遇凶也;随命,谓随其善恶而报之。」南朝宋。鲍照〈在江陵叹年伤老〉诗:「五难未易夷,三命戒渊抱。」
《国语辞典》:遗教经(遗教经)  拼音:yí jiào jīng
佛教典籍。佛垂般涅槃教诫经的别称。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内容记载释尊入灭前对弟子最后说法的情形。该典籍在中国和日本颇为普及,并有许多不同的注本。也称为「佛临涅槃略诫经」、「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遗教经之本名。
略教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义净译。赞少欲知足,呵恶比丘之三种不善思惟。
略说教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同略说戒经。
教诫
【佛学大辞典】
(杂语)教之诫之也。无量寿经下曰:「佛语教诫。」
教诫轮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轮之一。谓教诫他之佛口业也。同于口轮。义林章六末(三轮章)曰:「摧伏镇遏二利之用,名之为轮。」又曰:「教谓教示,令彼善生,诫谓诫盟,令其罪灭。」(参见:三轮)
【佛学常见辞汇】
三轮之一。(参见:三轮)
教诫示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示导之一。菩萨悯苦众生发慈悲喜舍之心说法教诫,以示导之也。见大般若经四百六十九、三藏法数十一。
【三藏法数】
谓菩萨悯彼地狱之苦,即发慈悲喜舍之心,说法教诫,令诸众生,藉此教诫,从地狱出,生天人中,受诸快乐,是为教诫示导。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道宣撰。条录新学沙弥应遵奉之律仪者。又略云教诫律仪。
教诫神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神变之一。如来教诫诸众生妙用变化不可测也。见宝积经八十六、三藏法数八。
【三藏法数】
教即教诲,诫即警诫。谓如来教诸弟子,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应信,是不应信;是应亲近,是不应亲近;是法杂染,是法清净;行如是道得声闻乘,行如是道得缘觉乘,行如是道成就大乘,现诸神变,而为教诫,是名教诫神变。
半月从僧教诫
【三藏法数】
谓比丘尼每月当二次,于大德比丘处求教诫法,以自策进道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