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蚕丛(蠶叢)  拼音:cán cóng
1.人名。相传为蜀王的先祖,教民蚕桑。《佩文韵府。卷一。东韵。引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
2.泛指蜀地、蜀道。唐。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儒林外史》第三七回:「用劳用力,不辞虎窟之中;远水远山,又入蚕丛之境。」
《漢語大詞典》:蚕丛路(蠶叢路)
指 蜀 道。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蚕丛路,崎嶇不易行。” 清 沈绍姬 《司马懿故居》诗:“掀髯西指蚕丛路,丞相祠堂尚 锦官 。”亦省作“ 蚕丛 ”。 清 袁枚 续诗品·取径:“幽径蚕丛,是谁开创?” 清 赵翼 《水城》诗:“百里蚕丛尽,孤城带碧川。”
分類:
《漢語大詞典》:象教
释迦牟尼 离世,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为佛.以形象教人,故称佛教为象教。 南朝 梁 元帝 《内典碑铭集林序》:“象教东流,化行南国。”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铭》:“男以无双令德,降帝子于凤楼;女则第一解空,归法王之象教。” 宋 陈师道 《游鹊山院》诗:“顿慑尘缘尽,方知象教尊。” 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悟》:“ 魏 晋 以还,象教流入,朝野士夫,略开导见。”
《漢語大詞典》:课书(課書)
(1).研习书文。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
(2).教人读书。 明 宋儒醇 《暂寓居巢复徙濡须坞》诗:“故人具舟檝,迎我开精庐。我欣往从之,课耕兼课书。”
(3).讲占卜的书。
《漢語大詞典》:鹙子(鶖子)
佛教人名。指佛大弟子 舍利弗 。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述志》:“我今已习 鶖子 定,犹復晨朝怖头走。” 冯应榴 注:“心经註: 舍利子 ,即 舍利弗 ,此云 鶖子 。于小乘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已得空定。” 明 屠隆 《昙花记·祖师说法》:“纵如摩醯异相,报尽还来,情见未忘,便如 鶖子 辩才,终非了义。”
《漢語大詞典》:占毕(佔畢)
诵读,吟诵。 梁启超 《变法通义·学校总论》:“自餘一二占毕咿嚘以从事于四书五经者,彼其用心,则为考试之题目耳。” 章炳麟 《〈新方言〉自序》:“盖有诵读占毕之声,既用唐韵,而俗语犹不违古音者。”
亦作“ 佔嗶 ”。 谓经师不解经义,但视简上文字诵读以教人。后亦泛称诵读。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佔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郑玄 注:“呻,吟也。佔,视也。简谓之毕……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但吟诵其所视简之文,多其难问也。” 宋 文天祥 《保州道中》诗:“ 江 南佔毕生,往来习羊肠。”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应童子试,不售,觉佔嗶非丈夫事,望望然去之。” 清 高宗 《御题〈意林〉三绝句》之三:“六经万古示纲常,诸子何妨取所长。节度岂徒务佔毕,要知制事有良方。”
《漢語大詞典》:鸯窭利摩罗(鴦窶利摩羅)
佛教人名。梵语。意译为 指鬘 。初信邪说,杀人取指以作冠首华鬘。为充指数,甚至欲害其母。后得佛教诲,改过忏诲,而入佛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 善施长者 宅侧有大窣堵波,是 鸯窶利摩罗 捨邪之处。 鸯窶利摩罗 者, 室罗伐悉底国 之凶人也。作害生灵,为暴城国,杀人取指,冠首为鬘。将欲害母,以充指数。 世尊 悲愍,方行导化。”亦省称“ 鸯摩 ”。 清 陈维嵩 《高阳台·绣佛》词:“配匀五色长生缕,记 鸯摩 夙业, 迦叶 前游。”
《国语辞典》:读书三到(读书三到)  拼音:dú shū sān dào
眼到、口到、心到,是教人读书的方法。宋。朱熹《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第四》:「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分类:教人读书
《漢語大詞典》:恶师(惡師)
佛教称以邪道教人者。《智度论》一:“一切众生,入邪见网,为异学恶师所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