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祖尚
效法崇尚。晋书·王衍传:“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太平广记卷三一○引 唐 李玫 《纂异记·张生》:“ 孟 ( 孟軻 )亦传圣人意也,祖尚仁义,设礼乐而施教化。”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子昂:“ 唐 兴,文章承 徐 庾 餘风,天下祖尚, 子昂 始变雅正。” 钱基博 《经学通志·周易志》:“阐明义理,使不杂於术数者, 弼 ( 王弼 )实不为无功;而祖尚虚无,使竟入於 老 庄 者, 弼 亦不能无过。”
分類:效法崇尚
《漢語大詞典》:瞻仪(瞻儀)
瞻仰效法。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吾家四六》:“既从有北之投,亟下居东之召。有欲为王留者,孰明去就之忠;无以我公归兮,大慰瞻仪之望。”
分類:瞻仰效法
《漢語大詞典》:诵法(誦法)
称颂并效法。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长子扶苏諫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 孔子 ,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杨文公:“ 宋 王文正公 尝言,昔 杨文公 有言,‘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吾每钦佩斯言云云。 文公 为 文正 诵法如此。”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察 周 季之思潮,略有四派。一 邹 鲁 派,皆诵法先王,标榜仁义,以备世之急。”
分類:称颂效法
《國語辭典》:效法  拼音:xiào fǎ
1.合乎法则。《易经。系辞上》:「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2.学习、模仿。如:「他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大家效法。」
《漢語大詞典》:相放
相效法,作为依据。《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今诚时世异制,长短相补,不出 汉 制而已,纤微之间,未必可同。若 竟寧 前与 黄龙 前,岂相放哉?” 颜师古 注:“放,依也,音甫往反。”
分類:效法依据
《漢語大詞典》:法循
效法遵循。大戴礼记·盛德:“亡德法,民心无所法循。迷惑失道,上必以为乱。”
分類:效法遵循
《漢語大詞典》:观则(觀則)
观摩效法。 宋 曾巩 《程嗣恭祖无颇程博文开封府推官制》:“然导民之方,尚有可识。使风俗有以粹美,而四方有以观则。”
分類:观摩效法
《漢語大詞典》:齐轨(齊軌)
(1).并行;并驾齐驱。 汉 蔡邕 《释诲》:“羣车方奔於险路,安能与之齐轨?”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七萃连鑣,九斿齐轨。”
(2).循着前人的轨迹。比喻向人效法,看齐。文选·张衡〈东京赋〉:“宪先灵以齐轨,必三思以顾愆。” 薛综 注:“齐,同也;轨,迹也。言有事能思,信与先圣同轨迹也。”
(3).所有的车辆轮距相同。谓制度统一。 南朝 梁简文帝 《贺洛阳平启》:“方今九服大同,万邦齐轨。”
《漢語大詞典》:体二(體二)
谓效法 颜渊 、 冉有 。泛指效法圣贤。《文选·李康〈运命论〉》:“虽 仲尼 至圣, 颜冉 大贤,揖让於规矩之内,誾誾於 洙 泗 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軻 、 孙卿 ,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 张铣 注:“ 孟 孙 二子体法 颜冉 ,故云体二;志望 孔子 之道,故云希圣。” 唐 杨炯 《〈王勃集〉序》:“仰贯一以知归,希体二而致远。”
《漢語大詞典》:嚬眉
(1).皱眉头。表示忧愁或不快。后汉书·陈蕃传:“ 齐景公 欲观於海,放乎 琅邪 , 晏子 为陈百姓恶闻旌旗舆马之音,举首嚬眉之感, 景公 为之不行。”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四海望 长安 ,嚬眉寡 西 笑。” 五代 和凝 《采桑子》词:“无事嚬眉,春思飜教阿母疑。”
(2).指 东施 效颦的故事,比喻胡乱效法、模仿。 唐 黄滔 《谢试官》:“自提携 江 笔,鏗掷 孙 金,投身而倾动龙宫,挥手而震惊蟾窟,时争垫角,俗竞嚬眉。”参见“ 东施效顰 ”。
《國語辭典》:东施效颦(東施效顰)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同里丑女东施看见觉得十分美丽,于是摹仿西施捧心皱眉,然却更见其丑,结果同里的人纷纷走避或闭门不出。典出《庄子。天运》。后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可厌了!』」也作「东家效颦」、「丑女效颦」。
《漢語大詞典》:遵法
(1).遵循效法。后汉书·荀爽传:“遵法 尧 汤 ,式是 周 孔 。”
(2).遵守法纪。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术谋之人,以思謨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而不识遵法之良。”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僖元年:“ 旦 为宰相,务遵法守度,重改作,善於议奏,言简理顺。”
《漢語大詞典》:祖袭(祖襲)
效法,因袭。魏书·礼志四:“去圣久远,典仪殊缺,时移俗易,物随事变,虽经贤哲,祖袭无改。”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下:“ 檀 谢 七君,并祖袭 颜延 ,欣欣不倦,得士大夫之雅致乎?”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 苏老泉 诗:‘佳节每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白乐天 诗有‘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之句, 老泉 未必祖袭,盖偶同耳。”《光明日报》1982.7.11:“笔者推测 何瓦琴 读史至此……为 虞翻 的其人其言大为感动,便祖袭其意,将‘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无恨’,很自然地翻成‘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上联了。”
分類:效法因袭
《漢語大詞典》:余师(餘師)
(1).残军剩卒。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 师军於 邲 。 晋 之餘师不能军。”
(2).很多可受教之处;很多可效法之处。《孟子·告子下》:“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餘师。” 赵岐 注:“有餘师,师不少也,不必留馆学也。” 宋 黄庭坚 《送伯氏入都》诗:“陈书北窗下,此自有餘师。”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求诸《大雅》,固有餘师。”
《漢語大詞典》:规法(規法)
规摹效法。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享孔子庙乐章:“亿龄规法,万载祠禋。洁诚以祭,奏乐迎神。” 章炳麟 《校文士》:“规法 宋 人,而能止节淫滥,时以大言自衞,亦不敢过其情,如 姚鼐 、 梅曾亮 则其次也。”
分類:效法
《漢語大詞典》:师式(師式)
学习、效法的典范;榜样。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至於著作为世师式,不负於 餘州 也。”新唐书·太宗二十一女传:“性孝睦,动循矩法,帝敕诸公主视为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