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总纲领(總綱領)
政府、政党、社团等根据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任务而规定的目标和行动步骤等。
《漢語大詞典》:组织路线
政党进行组织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针。在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基础上制订,是实现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包括健全民主集中制,改善组织机构和干部制度,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维护党的纪律,坚持党员标准,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等。
《国语辞典》:绿党(绿党)  拼音:lǜ dǎng
自西元一九八○年代起,由生态保护者、反核和平主义者、女性运动者于世界各国所组成的政党。各国绿党以环保、和平、社会正义为共同诉求,形成跨国串连的政治力量。台湾亦于一九九六年成立绿党。
《国语辞典》:配票  拼音:pèi piào
政党在参与选举时,将党籍各候选人的主要票源区加以区隔,平均分配候选人的支持票源。
《国语辞典》:党鞭(党鞭)  拼音:dǎng biān
俗称民主国家议会中,各政党负责联络、协调等事务的干部。或为党团书记长,或为党团召集人。如:「每次重要议案表决前,只见各党党鞭穿梭于议场中拉票。」
《国语辞典》:党内初选(党内初选)  拼音:dǎng nèi chū xuǎn
政党内部为赢得民意代表选举的契机,于党内由党员先行投票推选出代表,以参与正式大选的选举。如:「这次的党内初选,选前工作进行的十分完备。」
《国语辞典》:党员大会(党员大会)  拼音:dǎng yuán dà huì
决定、审议政党活动方针、人事和其他重要事项的最高决议机构。如:「这次的党员大会冲突不断。」
《国语辞典》:超然内阁(超然内阁)  拼音:chāo rán nèi gé
不以某一政党为基础而组成的内阁。
《漢語大詞典》:共同纲领(共同綱領)
(1).政党、集团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为统一行动,经过协商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它是这些政党或集团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
(2).特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通过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者同盟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同盟的领导人,他们为同盟起草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同盟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建立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同盟组织遭到破坏。1852年11月宣告解散。同盟是第一国际的先驱之一。
《漢語大詞典》:共和党
美国的两大主要政党之一。1854年由辉格党、自由土壤党以及一部分民主党人组成。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反对奴隶制。后与民主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没有固定的党纲,只有不同时期的竞选和施政纲领。凡是投该党候选人选票的,就可被视为该党党员。该党的标志是象。
《漢語大詞典》:工农联盟(工農聯盟)
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在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联合。在我国,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我们胜利的获得,是依靠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并且广泛地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漢語大詞典》:工党
英国的主要政党之一。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0年成立。1906年改称为工党。成员大部分为集体党员,如职工会、“社会主义团体”与合作社组织等。以费边社会主义理论为政策基础,认为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和行政机构,逐步把土地和资本从个人转化到“社会”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地位上升,通过竞选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漢語大詞典》:革命党(革命黨)
(1).从事推翻旧政权的政党。国内专指辛亥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和后来的共产党。 鲁迅 《呐喊·头发的故事》:“有一位本家,还预备去告官,但后来因为恐怕革命党的造反或者要成功,这才中止了。” 沈从文 《泥涂》:“他同谁都说他是一个上士,是个军籍中人,现在命运不好,被革命党把他地位革掉了。”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革命党嘛,以饿不死人为原则,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
(2).指参加革命政党的人。 许地山 《女儿心》一:“一个正要到任的将军又在离码头不远的地方被革命党炸死。” 巴金 《利娜》:“我这时候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革命党,就是大家所谓的‘虚无主义者’。”
《國語辭典》:多党制(多黨制)  拼音:duō dǎng zhì
一国有多数政党,且各有机会可取得政权的政治制度。如法国的政党政治即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