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秋计(秋計)
秋季的政事。管子·轻重己:“发号出令,罚而勿赏,夺而勿予,罪狱诛而勿生,终岁之罪,毋有所赦,作衍牛马之实在野者王,天子之秋计也。”
分類:政事
《漢語大詞典》:事制
谓政事的制度、法度。 汉 贾谊 新书·亲疏危乱:“陛下有所不为矣,臣将不敢不毕陈事制。”
《漢語大詞典》:依隐(依隱)
(1).依据;凭借。大戴礼记·文王官人:“饮食以亲,货贿以交,接利以合,故得望誉征利而依隐於物,曰贪鄙者也。” 卢辩 注:“隐,据也。”
(2).对政事既有所近,又无为如隐,谓依违于政事和隐居之间。汉书·东方朔传赞:“饱食安步,以仕易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依违朝隐,乐玩其身於一世也。” 清 侯方域 《贾生传》:“以余观 贾生 ,所谓羊质善变,每变必趋上者耶?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者歟?”
《漢語大詞典》:调胹(調胹)
烹调食物。喻治理政事。 宋 王安石 《涟水军淳化院经藏记》:“博闻该见有志之士,补苴调胹,冀以就完而力不足,又无可为之地,故终不得。” 宋 王安石 《送刘贡父赴秦州清水》诗:“ 刘郎 高论坐嘘枯,幕府调胹用绪餘。”
《國語辭典》:力政  拼音:lì zhèng
1.用武力征伐。《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天子弱,诸侯力政。」也作「力征」、「力正」。
2.服劳役。《礼记。王制》:「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
3.暴政。《墨子。天志上》:「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
《漢語大詞典》:禄隐(禄隱)
犹朝隐。谓在官食禄不勤政事,清高而自隐。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问:‘ 柳下惠 非朝隐者与?’曰:‘君子谓之不恭。古者高饿显,下禄隐。’” 李轨 注:“ 孟子 曰:‘ 伯夷 隘, 柳下惠 不恭,君子不由也。’然则饿显不独高,禄隐未为下。今发高下之谈,盖有厉乎素飱也。” 宋 王安石 《禄隐》:“由是而言之,饿显之高,禄隐之下,皆迹矣,岂足以求圣贤哉?”
《漢語大詞典》:任政
(1).执政。史记·孟尝君列传:“ 齐湣王 不自得,以其遣 孟尝君 。 孟尝君 至,则以为 齐 相,任政。”
(2).指所担负的职责、政事。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夫能出於材,材不同量,材能既殊,任政亦异。”
《漢語大詞典》:典职(典職)
掌管政事。史记·伯夷列传:“ 尧 将逊位,让於 虞舜 , 舜 禹 之閒,岳牧咸荐,乃试之於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后汉书·章帝纪:“司空 融 典职六年,勤劳不怠。”
分類:掌管政事
《漢語大詞典》:心治
谓不用法度,而凭主观意愿治理政事。《楚辞·九章·惜往日》:“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韩非子·用人:“释法术而心治, 尧 不能正一国。”
《漢語大詞典》:修事
(1).指治理政事。《孔子家语·入官》:“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
(2).成事,解决回题。 唐 袁郊 甘泽谣·懒残:“其缘山磴道,为大石所拦。乃以十牛縻绊以挽之,又以数百人鼓噪以推之,力竭而愈固,更无他途,可以修事。”
(3).特指治馔之事。 唐 李匡乂 资暇集·非五臣:“又 子建 《七启》云:‘寒芳莲之巢龟,鱠西海之飞鳞。’五臣亦改‘寒’为‘搴’。搴,取也,何以对下句之‘膾’耶?况此篇全説修事之意,独入此‘搴’字,於理甚不安。”
《漢語大詞典》:勤人
犹勤民。谓操劳政事,尽力于百姓。后汉书·章帝纪:“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厎绩远图,復 禹 弘业。”
《國語辭典》:后勤(後勤)  拼音:hòu qín
处于后方从事支援前方的业务或工作。如:「她在航空公司担任地面后勤的工作。」
《漢語大詞典》:昃食
过午进膳。谓勤于政事。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陈书·高祖纪上》:“公求衣昧旦,昃食高舂,兴构宫闈,具瞻遐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朕昃食厉志,庶几治古。”
《國語辭典》:关政(關政)  拼音:guān zhèng
过问政事。《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关政矣。」
《漢語大詞典》:操割
执刀而割。比喻出仕处理政事。 唐 张九龄 《在郡秋怀》诗:“未得操割效,忽復寒暑移。”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任使:“ 张傪傪 明练庶务,操割发遣,应接如流,绰有餘地。” 唐 白居易 《崔咸可洛阳县令制》:“操割 洛阳 ,必有餘刃。”参见“ 操刀伤锦 ”。
分類:出仕政事
《國語辭典》:操刀伤锦(操刀傷錦)  拼音:cāo dāo shāng jǐn
春秋时,郑国子皮想重用年轻、阅历少的尹何为邑大夫,使其学习治国法。但子产反对,以舍不得将美锦绸拿去学习裁缝,却舍得用才浅者去治理邑都,是轻百姓重锦绸的做法来劝谕子皮。典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后比喻将权力授予才能、经历薄弱者,必招致失败。北魏。温子升〈西河王谢太尉表〉:「常恐执辔轻轮,操刀伤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