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销 → 销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收回  拼音:shōu huí
1.取回、拿回来。《红楼梦》第一六回:「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
2.取消、撤除。如:「收回原议」。
《漢語大詞典》:革罢(革罷)
革除;撤销。《元典章·兵部三·铺马》:“运司革罢,总管府依例送纳。”明史·陈瑄传:“有司添差军民递送,拘集听候,至有冻馁,请革罢。”
分類:革除撤销
《國語辭典》:罢免(罷免)  拼音:bà miǎn
1.罢黜官阶或免除官职。《旧唐书。卷九四。列传。李峤》:「中宗以峤昌言时政之失,辄请罢免,手制慰谕而不允,寻令复居旧职。」
2.公民对民选的公职人员,如总统、立法委员、直辖市长、县(市)长、地方议员等,在其法定任期届满前,依法以投票方式使其去职。
3.在各级人民团体中,团体成员对其选举出之理事长、理监事等,在其任期届满前,依法或组织章程以投票方式使其去职。
《漢語大詞典》:抽回
收回和撤销已经给予的或已拥有的事物。例如:从他的手中抽回她的手。
《國語辭典》:免职(免職)  拼音:miǎn zhí
免除职务。如:「他的任期已届满,应予免职。」《梁书。卷三三。列传。刘孝绰》:「孝绰免职后,高祖数使仆射徐勉宣旨慰抚之,每朝宴常引与焉。」
《漢語大詞典》:退约(退約)
(1).谦让俭约。新唐书·萧廪传:“﹝ 萧倣 ﹞子 廩 ,字 富侯 ,第进士,迁尚书郎。 倣 领 南海 ,解官往侍。为人退约少合。”新唐书·郑覃传:“ 覃 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
(2).解除契约。亦指已经撤销的契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犹执 顺治 四年退约为据。”
《國語辭典》:息词(息詞)  拼音:xí cí
同意和解,撤回诉讼的申请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生就讨过笔砚,写了息词,同著原告、被告、中證一干人进府里来。」
《国语辞典》:收回成命  拼音:shōu huí chéng mìng
撤销已发布的命令。清。黄钧宰《金壶七墨。卷四。吴门秀士书》:「初,林公遣戍,御史陈庆镛抗疏力争,请上收回成命。」
《国语辞典》:撤并(撤并)  拼音:chè bìng
撤销和合并。
《國語辭典》:罢免权(罷免權)  拼音:bà miǎn quán
人民对于失职的民选议员或行政官员,以投票方式罢免其官职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