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搜 → 搜蒐”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钩校(鉤校)  拼音:gōu jiào
检查校验。《汉书。卷六六。陈万年传》:「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发其奸臧,没入辜榷财物。」
《國語辭典》:购求(購求)  拼音:gòu qiú
1.悬赏捉拿。《汉书。卷三七。季布传》:「项籍灭,高祖购求布千金。」
2.购买寻求。如:「他四处购求稀世古物。」
《國語辭典》:抉剔  拼音:jué tī
挑抉剔除。唐。裴延翰 樊川文集后序:「其抉剔挫偃,敢断果行,若誓牧野,前无有敌。」宋。苏轼〈寄刘孝叔〉诗:「抉剔根株穷脉缕,诏书恻怛信深厚。」
分類:搜求挑取
《漢語大詞典》:陈农(陳農)
汉书·艺文志:“至 成帝 时,以书颇散亡,使謁者 陈农 求遗书於天下。”后因以“陈农”指代搜求遗书者。 唐 司空曙 《送李嘉祐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诗:“儒官比 刘向 ,使者得 陈农 。”
分類:遗书搜求
《漢語大詞典》:搜择(搜擇)
(1).搜求挑选。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盖由赏鉴独任於圣聪,搜择颇难於公举,但速登延之路,罕施练覈之方。”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唐文粹:“然其大要,以復古为主,搜择博而别裁正,一代文物之盛,赖是以存。”
(2).有选择地狩猎鸟兽。《周礼·夏官·大司马》“遂以蒐田” 唐 贾公彦 疏:“春时鸟兽字乳,搜择取不孕任者。”
《漢語大詞典》:遐骛(遐騖)
(1).传播到远方;驰向远方。文选·张衡〈东京赋〉:“仁风衍而外流,谊方激而遐騖。” 薛综 注:“遐,远也。騖,驰也。”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出湎泣而遐鶩,贯濛鸿而上厉。” 宋 晁补之 《照碧堂记》:“拊槛极目,天垂野尽,意若遐騖太空者。”
(2).谓远加搜求。 唐 杨于陵 《祭权相公文》:“百代遐騖,九流兼该。”
(3).指退隐。 宋 王令 《古风》诗:“谁能脱近役,自放就遐騖。”
《漢語大詞典》:搜揽(搜攬)
搜求延揽。宋史·张浚传:“ 浚 至……罢斥姦赃,以搜揽豪杰为先务。”
分類:搜求延揽
《國語辭典》:搜集  拼音:sōu jí
搜索汇集。《南史。卷五二。梁宗室传下。安成康王秀传》:「秀精意学术,搜集经记。」《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书之残缺不全者,必搜集分门,汇订成帙,统名之曰断简残编。」
《國語辭典》:蒐集  拼音:sōu jí
搜求聚集。如:「他的兴趣是蒐集火柴盒。」
《漢語大詞典》:讨逐(討逐)
(1).征伐,征讨驱逐。后汉书·樊準传:“时 羌 復屡入郡界, 準 輒将兵讨逐。”魏书·辛雄传:“初, 萧宝夤 在 雍州 起逆,城人 侯众德 等讨逐之,多蒙爵赏。” 唐 李德裕 《请密诏塞上事宜状》:“请密詔 刘沔 与 仲武 讨逐,先经略此贼。”
(2).搜求并惩处。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 莽 阴奇之。及后篡位,拜 宪 郎中,赐以衣服。 宪 受衣,焚之,逃于 东海 之滨。 莽 深忿恚,讨逐不知所在。”南史·循吏传·郭祖深:“有所讨逐,越境追禽。”
《漢語大詞典》:搜辑(搜輯,蒐輯)
搜求辑录。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莲花诗:“ 杜祁公 以厚德称,而絶句精工乃尔。诗藪·杂编搜辑殆无餘力,復遗此,因録之。”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四:“本朝七十九科矣,搜辑科名意在斯。”自注:“八岁得旧《登科録》读之,是搜辑二百年科名掌故之始。” 刘师培 《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逸书之中,其首应搜辑者,为 晋 人、 宋 人、 齐 梁 人所撰各文章志。”
蒐輯:1.搜集。 明 吴承恩 《〈诸史将略〉序》:“尝欲蒐辑往牒汇为一书,以考昔人经武之略。”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三姑》:“余案头《东坡集》,乃 蜀 中新刻本,蒐辑虽富,恐不尽可信也。”
(2).整顿。新唐书·王绍传:“自 张愔 后,兵骄难治, 绍 蒐辑军政,推诚示人。”
《漢語大詞典》:披抉
(1).搜求挑取。汉书·薛宣传:“ 刘氏 孤弱, 王氏 擅朝,排挤宗室,且嫂何与取妹披抉其闺门而杀之?”
(2).拨开挑剔。 宋 苏轼 《复次放鱼韵答赵承议陈教授》:“ 东坡 也是可怜人,披抉泥沙收细碎。”
(3).出现;显露。 宋 叶适 《制科》:“当制举之盛时,置学立师,以法相授,浮言虚论,披扶不穷,号为制举习气。”
《漢語大詞典》:猎贤(獵賢)
搜求贤人。 唐 林琨 《驾幸温泉宫赋》:“我皇将出豫涤心,观风猎贤。” 唐 马戴 《校猎曲》:“当时能猎贤,保国兼保家。”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戏题太公钓鱼图》云:‘向使 文王 不猎贤,一竿潦倒 渭河 边。’”
《漢語大詞典》:根索
跟踪,搜求或追查。根,通“ 跟 ”。 宋 苏舜钦 《投匦疏》:“沉沦高蹈者,则令诸郡守宰,根索其名而籍奏之。”《元典章·刑部十一·评赃》:“将元告所失物件发下,捕人根索,直候根到赃物,然后令元告事主当官一同开封下验。”
《漢語大詞典》:收驹(收駒)
搜求良马。喻寻求人材。 宋 苏轼 《送钱承制赴广南路分都监》诗:“舞凤尚从 天目 下,收驹时有 渥洼 姿。”
《漢語大詞典》:食蹠
(1).比喻善学而知识渊博。语出吕氏春秋·用众:“善学者若 齐王 之食鷄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 高诱 注:“跖,鷄足踵。喻学者取道众多,然后优也。” 唐 骆宾王 《上梁明府启》:“若乃博闻强记,辨 晋国 之黄熊;将圣多能,识 吴门 之白马。言泉漱迥,惊瀑布以飞澜;文江澹虚,涵濯锦而翻浪。於是功超食跖,位典烹鲜。”
(2).比喻广泛搜求,点滴积累知识。 清 钱谦益 《〈艺林汇考〉序》:“勤学有食跖之能,临文无祭獭之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