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郁杌(鬱杌)
茂盛挺拔。 明 王世贞 《西山》诗:“峨峨隧途,松柏鬱杌。”
分類:茂盛挺拔
《漢語大詞典》:巉耸(巉聳)
(1).陡险高耸。 明 李东阳 《方岩书院记》:“ 方巖 巉耸峭拔,为一方之胜。”
(2).形容书法刚劲挺拔。 宋 苏轼 《答参寥》之二:“ 颖沙弥 书迹巉耸可畏,他日真妙总门下龙象也。”
《漢語大詞典》:青梼
青苍挺拔的树木。 元 吴莱 《双林寺观傅大士顶相舍利及耕具故物》诗:“青檮并耸碧宇上,落叶散到人家村。”参见“ 檮树 ”。
《漢語大詞典》:梼树(檮樹)
指松柏之类刚劲的树木。 南朝 陈 徐陵 《广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士熏禪所憇,独在高巖,爰挺嘉木,是名檮树。”
《漢語大詞典》:劲骏(勁駿)
挺拔俊逸。梁书·萧子云传:“其书迹雅为 高祖 所重,尝论 子云 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 杜度 ,美过 崔寔 。’”
《漢語大詞典》:伟峻(偉峻)
雄伟挺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九鲤湖日记:“即 縉云 鼎湖 ,穹然独起,势更伟峻,但 步虚山 即峙於旁,各不相降,远望若与为一,不若此峰特出众峰之上,自为变幻,而各尽其奇也。”
分類:雄伟挺拔
《漢語大詞典》:挺俊
指人身材挺拔,面貌俊秀。例如:那个挺俊的小伙子盯着她看了半天。
《漢語大詞典》:挺括
亦作“ 挺刮 ”。 挺拔;挺直平整。《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老头又严肃又欢喜地说:‘喏,你看它长得多挺括!’”《人民文学》1982年第10期:“他那套用西服改制而成的制服,虽说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光彩,但是还显得那么挺刮。”
《國語辭典》:亭亭玉立  拼音:tíng tíng yù lì
1.形容人的身材修长,体态秀美。今多用指女子。《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有女名憨园,瓜期未破,亭亭玉立。真『一泓秋水照人寒』者也。」唐。于邵 杨侍御写真赞:「仙状秀出,丹青写似,亭亭玉立,峨峨岳峙。」也作「玉立亭亭」。
2.形容花木等挺拔多姿。元。张养浩〈最高歌兼喜春来。想人间是有花开〉曲:「想人间是有花开,谁似他幽閒洁白?亭亭玉立幽轩外,别是个清凉境界。」《浮生六记。卷二。閒情记趣》:「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花取参差,间以花架,以免飞钹耍盘之病。」也作「玉立亭亭 」。
《漢語大詞典》:亭亭植立
形容花木主干挺拔。
《国语辞典》:玉立亭亭  拼音:yù lì tíng tíng
1.形容人之身材修长而体态秀美。今多用指女子。元。乔吉〈折桂令。崔徽休写丹青〉曲:「水洒不著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快心编传奇初集》第六回:「那书生风流倜傥,玉立亭亭,将来定是金马玉堂人物。」也作「亭亭玉立」。
2.形容花木等挺拔多姿。宋。赵希蓬〈南歌子。玉立亭亭树〉词:「玉立亭亭树,水澌小小池,园林遍地幻珍奇。」也作「亭亭玉立」。
《漢語大詞典》:鹄峙鸾翔(鵠峙鸞翔)
形容笔势挺拔而飘逸。 清 蒲松龄 《拟上万几之暇临摹法书特赐诸臣御书名一幅群臣谢表》:“迨后 羲 献 齐名,喜行间之縈蛇綰蚓; 柳 颜 并著,惊纸上之鵠峙鸞翔。”
《漢語大詞典》:拔迥
挺拔高远。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九鲤湖日记:“忽有亭突踞危石,拔迥凌虚,无与为对。”
《漢語大詞典》:矗入
挺拔地插入。例如:矗入云霄。
分類:挺拔插入
《漢語大詞典》:峭隽(峭雋)
挺拔俊逸。雋,同“ 俊 ”。 清 许宗衡 《玉井山馆笔记》:“ 山阳 潘四农 丈,谓今人诗无一句不求伟丽峭雋,而怒张之气,侧媚之态,令人不可嚮邇,此中不足而饰其外之过也。”
《漢語大詞典》:狼牙山
在 河北省 易县 西部,北临 易水 。山峰挺拔,形势险要,状如狼牙,故名。1941年抗 日 战争时,八路军五壮士同 日本 侵略军在此英勇战斗,最后宁死不屈,砸坏枪支,跳下悬崖。这一壮举,表现了人民军队的高尚品质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勇气概。解放后建有纪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