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投告  拼音:tóu gào
投诉、诉苦。《董西厢》卷二:「心头悄如千刀搅,孤孀子母,没处投告。」
分類:投奔
《漢語大詞典》:济良所(濟良所)
旧时的一种慈善机构,收容救济被拐骗、受虐待而无处可以投奔依靠的妇女。 李大钊 《北京市民应该要求的新生活》:“扩充济良所,有愿入所的娼妓,不问他受虐待与否,一概收容。” 许地山 《狐仙》:“我此后还要劝人,若曾失恋还想娶妻的都要到济良所挑去。” 欧阳山 《苦斗》四一:“大表姐整天也和一班男女教友厮混,不是聚会,就是听讲,再就是跑跑孤儿院、济良所、盲哑学校、慈善医院之类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影赴
形容迅速投奔依附。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太原 左近闻帝部分募兵备边,所在影赴,旬日之顷,少长得数千人。”
《漢語大詞典》:亡家犬
丧家之犬。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的人。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三折:“记的那 洛河 岸一似亡家犬,拿住俺将麻绳缠。”
《國語辭典》:投靠  拼音:tóu kào
1.依靠别人,以求生存。《红楼梦》第五七回:「他夫妇原是此来投靠邢夫人的,如何不依,早极口的说妙极。」
2.投奔富豪之家,卖身为奴仆。《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赵二恩爱夫妻,不忍分拆,情愿做一对投靠。」
《國語辭典》:无家可归(無家可歸)  拼音:wú jiā kě guī
失去家庭,没有地方可以投奔依靠。《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操闻报大惊曰:『兖州有失,使吾无家可归矣,不可不亟图之!』」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二五出:「我已无家可归,那望这个日子,师父升坐,待弟子拜礼,请赐法名。」也作「无家可奔」。
《国语辞典》:奔靠  拼音:bēn kào
投奔依靠。如:「他孤苦无依,不知奔靠何人。」
分类:投奔依靠
《國語辭典》:扶老携幼(扶老攜幼)  拼音:fú lǎo xī yòu
搀扶著老人,带领著小孩。形容民众成群结队而行。《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儒林外史》第一回:「乡里人听见锣响,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也作「携老扶弱」、「携老扶幼」、「携老挈幼」、「携幼扶老」。
《國語辭典》:扑奔(撲奔)  拼音:pū bēn
依附、寄托。引申为依靠、希望。如:「自从老伴去世之后,他的日子简直没有扑奔。」
《國語辭典》:丧家之狗(喪家之狗)  拼音:sàng jiā zhī gǒu
原指丧事人家的狗,因主人悲伤哀恸,故乏喂养照顾而不得意。语出《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丧音ㄙㄤ。后多转指无家可归的狗,用来比喻不得志、无所归宿或惊慌失措的人。丧音ㄙㄤˋ。《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当此之时,若失水之鱼,丧家之狗,行不胜衣,言不出口,安能干当世之务。」《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傕、汜望西逃命,忙忙似丧家之狗。」也作「丧家狗」、「丧家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