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把戏(把戲)  拼音:bǎ xì
1.戏法、武艺等杂技。《元史。卷七七。祭祀志六》:「祥和署掌杂把戏男女一百五十人。」《四游记。南游记。第一八回》:「众弟子唯唯领命,辞别了世尊,变作凡人,去做砍手变龙,砍脚变狮,作把戏,众人挨揸而看。」
2.比喻花样、花招或手段。《董西厢》卷四:「十个指头儿,自来不孤你,这一回看你把戏。」《红楼梦》第一六回:「你别兴头,才学著办事,倒先学会了这把戏。」
3.为求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做作的表演。《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那里是甚么新升游击?只为不舍得爱妾,做出这一场把戏。」
4.事故。《醒世恒言。卷三六。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他既不肯接客,留之何益!倘若三不知,做出把戏,倒是老大利害,不如转货与人,另寻一个罢!」
《漢語大詞典》:顽把戏(頑把戲)
犹言耍花招。顽,通“ 玩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昨夜的事,他一定明知是公子,但不知他要怎样顽把戏罢了。”
分類:耍花招
《國語辭典》:小把戏(小把戲)  拼音:xiǎo bǎ xì
1.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技巧、小手段。如:「你在他面前搬弄这些小把戏,简直是班门弄斧,孔夫子面前卖文章了。」
2.称小孩子。《官场现形记》第八回:「仇五科便请众位写局票,魏翩仞抢著代笔,自己先写了一张陆桂芳。刘瞻光说:『翩仞总是叫这个小把戏。』」
《国语辞典》:出把戏(出把戏)  拼音:chū bǎ xì
耍花招、变花样。《文明小史》第二七回:「家人领命去拿了接衫来,张先生只得换上,殊嫌短小,弄成出把戏的猴子一般。」
《国语辞典》:看把戏(看把戏)  拼音:kàn bǎ xì
用旁观的眼光来看别人戏谑或做作的演出。如:「我不希望别人拿看把戏的态度来看待我。」
《国语辞典》:老把戏(老把戏)  拼音:lǎo bǎ xì
老旧陈腐的花样、技巧。如:「别再玩这种老把戏,我不吃你这一套!」
《国语辞典》:玩把戏(玩把戏)  拼音:wán bǎ xì
1.江湖艺人表演杂技、魔术等。如:「此人玩把戏,出神入化,让人大开眼界。」
2.比喻玩弄手段。如:「这件事颇有蹊跷,可能有人在背后玩把戏。」
《漢語大詞典》:话把戏(話把戲)
方言。指花样繁多、热闹嬉笑的戏剧。《何典》第二回:“老戏头道:‘要新戏易如反掌。我们班中新编的几齣话把戏,却都热闹好看。’”
《高级汉语词典》:猢狲撮把戏
有什么本领拿出来
《國語辭典》:花把戏(花把戲)  拼音:huā bǎ xì
藉端生事。比喻不合情理的事。《醒世姻缘传》第一六回:「这只邢皋门去了不足一月,干出这许多花把戏了,还有许多不大好的光景。」
《漢語大詞典》:活把戏(活把戲)
比喻任人戏弄、任人侮辱的人。 万迪鹤 《没有准备》四:“﹝ 张小山 ﹞总在挨打,真不争气;生成一副猴子面孔:猴头怪脑的。真是活把戏;再把这个顶在头上,活象顽把戏牵的猴子。”
《國語辭典》:鬼把戏(鬼把戲)  拼音:guǐ bǎ xì
阴险或暗中捉弄人的手段或诡计。如:「你这套鬼把戏,我早就看透了。」
《漢語大詞典》:诡把戏(詭把戲)
即鬼把戏。阴险的手段或计策。 李大钊 《再论新亚细亚主义》:“那么‘ 中 日 陆海军共同防敌的军事协定’、‘ 日本 人提倡的 亚细亚 学生会’、‘ 日本 人的 蒙古 的自决’,种种怪现象、诡把戏,都是今日大亚细亚主义下的产物,断断不是新亚细亚主义下的产物。”
《國語辭典》:变把戏(變把戲)  拼音:biàn bǎ xì
1.表演魔术。即耍弄惊险离奇、诡异灵巧的技艺,如吞刀吐火、无中生有等,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趣味感。也作「变戏法」。
2.比喻人耍诡计。如:「我倒要看看他变把戏能变什么花样?」
分類:杂技
《漢語大詞典》:调把戏(調把戲)
表演各种杂耍。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功名二字,如同那百尺高竿上调把戏一般,性命不保。”
分類:表演杂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