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打死  拼音:dǎ sǐ
1.殴打、击打至死。如:「她在厨房打死一只蟑螂。」《三国演义》第二回:「飞曰:『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
2.用钱财来摆平事情。如:「只消用几万元就可以把这件纠纷打死。」
《國語辭典》:一棍子打死  拼音:yī gùn zi dǎ sǐ
比喻全盘否定。如:「你不能只因为出现了一个害群之马,便将整个团体一棍子打死。」也作「一棍打一船」。
《国语辞典》:打死人不偿命(打死人不偿命)  拼音:dǎ sǐ rén bù cháng mìng
指人权大势大,虽蛮横霸道,也能不受法律制裁。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我是那权豪势要之家,累代簪缨之子,打死人不要偿命,如同房檐上揭一个瓦。」
《國語辭典》:打死老虎  拼音:dǎ sǐ lǎo hǔ
齐庄子建议攻打越国,和子说:先王有遗嘱命令不可攻打越国,因为越国如猛虎一样。庄子说:虽然是猛虎,如今已是死老虎了。典出《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后以打死老虎比喻攻击已失威势的人。《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这班穷都,正像一群疯狗似的,没有事情说了,大家一窝蜂打死老虎。」
《漢語大詞典》:打死虎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劾大璫子弟:“迨 冯璫 将败,最初言者,亦不过借司房 徐爵 牵及之耳。未几追论者连篇累牘,谚所云‘打死虎’也。可以观世变矣。”亦作“ 打死老虎 ”。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
《漢語大詞典》:打死虎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劾大璫子弟:“迨 冯璫 将败,最初言者,亦不过借司房 徐爵 牵及之耳。未几追论者连篇累牘,谚所云‘打死虎’也。可以观世变矣。”亦作“ 打死老虎 ”。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
《國語辭典》:打杀(打殺)  拼音:dǎ shā
打死、杀死。《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九出》:「金珠与我,万事俱休。稍稍稽迟,一查打杀了你!」《西游记》第二二回:「我们如今拿住他,且不要打杀,只教他送师父过河,再做理会。」
《漢語大詞典》:驱杀(敺殺)
打死。南史·元凶刘劭传:“ 劭 闻而怒,敺杀之。”
分類:打死
《國語辭典》:击毙(擊斃)  拼音:jí bì
打死。如:「警匪枪战中,歹徒被警方击毙。」
分類:击毙打死
《漢語大詞典》:敲杀(敲殺)
打死。《宣和遗事》后集:“何不告 金 主,就此地令将我敲杀,何故只管教我千里外去也。”宋史·虞允文传:“诸将谋曰:‘进有渰杀之祸,退有敲杀之忧,奈何?’”
分類:打死
《国语辞典》:殛毙(殛毙)  拼音:jí bì
打死。如:「在这次行动中,警方殛毙两名抢劫银行的歹徒。」
分类:打死
《國語辭典》:杀伤(殺傷)  拼音:shā shāng
打杀成伤。如:「他在追捕犯人时不小心反被歹徒杀伤。」
《漢語大詞典》:鹿梦(鹿夢)
列子·周穆王载, 春秋 时, 郑国 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时,忘了所藏的地方,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后以“鹿梦”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 李遇滨 ﹞北上考得教习,行将就选,一旦中寒卒死於道,向日夫荣妻贵之冀,竟同鹿梦。” 蔡寅 《瞻园次渐庵韵》:“一代园林归鹿梦,百年风月付鹃魂。”
《漢語大詞典》:决杀(決殺)
亦作“决杀”。 打杀。多指将犯人打死。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韩朝宗 ﹞见故刑部尚书 李乂 。 朝宗 参见,云:‘何为决杀人?’ 朝宗 诉云:‘不是 朝宗 打杀人,县令重决,由患天行病自卒,非 朝宗 过。’”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公主泣奏之,上令决杀 杨 家奴一人。” 宋 苏辙 《论冬温无冰札子》:“ 孙述 知 长垣县 ,决杀诉灾无罪之人。”
分類:犯人打死
《漢語大詞典》:杖杀(杖殺)
用杖打死。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奏 辅端 诽谤朝政,杖杀之。”新唐书·懿德太子重润传:“ 大足 中, 张易之 兄弟得幸 武后 ,或譖 重润 与其女弟 永泰郡主 婿窃议,后怒,杖杀之。”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柳元公 初拜京兆尹,将赴上,有神策军小将乘马不避,公于市中杖杀之。”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如为 李白 与 杜甫 所推崇过的 李邕 ,便是被杖杀者之一。”
分類:打死
《國語辭典》:武松  拼音:wǔ sōng
水浒传小说中的人物。勇武有力,曾路经景阳岗,徒手打死猛虎,被视为英雄好汉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