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矢石之难(矢石之难)  拼音:shǐ shí zhī nàn
遭受矢石的袭击。指亲临战场,参与作战。《史记。卷三九。晋世家》:「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汉书。卷三九。萧何传》:「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
《国语辞典》:躬擐甲冑  拼音:gōng huàn jiǎ zhòu
擐,穿。躬擐甲冑指亲自穿戴上盔甲。比喻亲自上战场督战。《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冑,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国语辞典》:捐躯疆场(捐躯疆场)  拼音:juān qū jiāng cháng
疆场,本当作疆埸,埸俗误作场。「捐躯疆场」指战死于战场。如:「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不惜捐躯疆场的精神,永远令人敬佩!」
分类:本当战场
《国语辞典》:擂鼓鸣金(擂鼓鸣金)  拼音:léi gǔ míng jīn
本指在战场上击鼓敲锣,以壮声势。《孤本元明杂剧。午时牌。第二折》:「我今日传了将令,则要您记的叮咛:也不许摇旗呐喊,也不许擂鼓鸣金。」后用以比喻大张其事。如:「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不须要擂鼓鸣金,弄得人尽皆知。」也作「擂鼓筛锣」。
《国语辞典》:擂鼓三通  拼音:léi gǔ sān tōng
古代战场上,两军对垒,列阵交锋,常击鼓三次,以激励士气,助长威风。《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操出马立于门旗下,两行布列龙凤旌旗,擂鼓三通,唤玄德答话。」
《国语辞典》:化学战剂(化学战剂)  拼音:huà xué zhàn jì
在战场上使用的能产生毒害、遮蔽、纵火及信号等效应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等化学物质。
《国语辞典》:节节败退(节节败退)  拼音:jié jié bài tuì
战场上连连失利。也泛指连连失利。如:「我方篮球队在此次竞赛中节节败退,令观众大感惋惜。」
《国语辞典》:大东亚战争(大东亚战争)  拼音:dà dōng yà zhàn zhēng
是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场的战争总称,其目的是为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民国三十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对远东和太平洋发动的战争,因以东亚为中心,故称为「大东亚战争」。
《国语辞典》:战略思想(战略思想)  拼音:zhàn lüè sī xiǎng
广义指战场外用兵的一般理论。狭义则是针对我军条件、未来之主要敌人与战场,可能产生之武器,如何建军、备战与战场外用兵的具体理论。
《国语辞典》:战不旋踵(战不旋踵)  拼音:zhàn bù xuán zhǒng
上战场打仗时,脚跟不向后转。形容作战勇往直前,毫不畏缩。《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国语辞典》:撞阵冲军(撞阵冲军)  拼音:zhuàng zhèn chōng jūn
形容在战场上左冲右撞,奋勇杀敌。《孤本元明杂剧。暗渡陈仓。头折》:「俺端的是身怀武艺,膂力过人;坐下马撞阵冲军,手中枪无人敢近。」《孤本元明杂剧。怒斩关平。第三折》:「你不肯撞阵冲军,你可便临崖勒马。」
分类:战场奋勇
《国语辞典》:阵面上(阵面上)  拼音:zhèn miàn shàng
战阵之中,战场上。元。张国宾《薛仁贵》第四折:「却被那总管张士贵要混赖薛仁贵的功劳,这是老夫在阵面上亲目所睹,怎生好混赖也?」《水浒传》第一三回:「阵面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
《国语辞典》:举白旗(举白旗)  拼音:jǔ bái qí
战场上竖起白旗,以表示投降的标帜。亦用以比喻服输或没办法。如:「辩不过她那三寸不烂之舌,我只好举白旗了。」
《漢語大詞典》:反包围
打破敌人对己方正在形成包围的作战行动
被包围的一方对包围者所形成的包围,是战场上敌对双方犬牙交错形态的一种表现
《国语辞典》:擂鼓筛锣(擂鼓筛锣)  拼音:léi gǔ shāi luó
本指在战场上敲锣打鼓,以壮声势。《孤本元明杂剧。暗度陈仓。楔子》:「今拨与你一千兵,替我修整连云栈道去。要你每日家摇旗呐喊,擂鼓筛锣。」后比喻大张其事。如:「只不过是丢了一件衣服,何必擂鼓筛锣,弄得全家鸡飞狗跳。」也作「擂鼓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