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惶愧  拼音:huáng kuì
惶恐惭愧。《三国演义》第八六回:「权闻言惶愧,即叱退武士,命芝上殿。」
分類:惶恐羞愧
《漢語大詞典》:惶灼
惶恐焦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陛下至性殊常,哀毁之甚,臣等不胜惶灼,伏望为宗庙社稷,割哀强食。” 唐 萧仿 《蕲州谢上表》:“臣谬掌贡闈,果兹败失……每自咎而惶灼。”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羣下惶灼,莫知所言。”
分類:惶恐焦急
《國語辭典》:伏气(伏氣)  拼音:fú qì
1.屏气。唐。韩愈〈朝散大夫赠司勋员外郎孔君墓志铭〉:「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
2.服输。元。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一出:「公公又不伏气,只管和婆婆閒争。」《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料那生不能成就,我也不伏气与他了。」
《漢語大詞典》:战悸(戰悸)
惶恐发抖。艺文类聚卷七四引 三国 魏 曹丕 《弹棋赋》:“或雷抃以大噱,或战悸而不能语。” 宋 岳飞 《辞少保第三札子》:“干冒天威,臣不任战悸恐惧之至。” 清 顾炎武 《赠路舍人泽溥》诗:“擒魁献行朝,逆党皆战悸。”
分類:惶恐发抖
《漢語大詞典》:怕恐
惊怕,惶恐。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三折:“纵然他有些耳聋,乍闻来也须怕恐。”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一撞一衝,则教你心如铁石也怕恐。”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我只道他喜孜孜开笑容,怎么的颤钦钦添怕恐。”
分類:惊怕惶恐
《漢語大詞典》:欣惧(欣懼)
欣喜而又惶恐。 唐 常衮 《谢敕书赐腊日口脂等表》:“粉骨酬恩,未伸万一,无任感戴欣惧之至。”
分類:欣喜惶恐
《國語辭典》:荷惧(荷懼)  拼音:hè jù
蒙受恩惠而感到惶惧。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今在假,不容诣省,不任荷惧之至,谨奉表以闻。」
分類:感荷惶恐
《漢語大詞典》:惶惕
惶恐戒惧。 唐 柳宗元 《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伏念 宗元 初授御史之日,尚书与 杜司空 先赐临顾,光耀里閭,下情至今尚增惶惕。” 唐 黄滔 《答陈磻隐论诗书》:“乃惶惕铭戴之无穷,伏惟察而怜之。”
分類:惶恐戒惧
《漢語大詞典》:悲惶
悲伤惶恐。晋书·温峤传:“承问悲惶,精魂飞散。”《三国演义》第七七回:“ 关公 不胜悲惶,遂令 关平 断后,公自在前开路,随行止剩得十餘人。”
《漢語大詞典》:愧慄
惭愧惶恐。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鄙夫忝县尹,愧慄难为情。”
《國語辭典》:咽气(嚥氣)  拼音:yàn qì
1.人死气绝。如:「他从水里救起来时,已经咽气了。」
2.吞气。道家的一种养生法。汉。王充《论衡。道虚》:「阴阳之气,不能饱人,人或咽气,气满腹胀,不能餍饱。」
《漢語大詞典》:战荷(戰荷)
惶恐感激。 唐 张九龄 《谢中书侍郎状》:“但中书近密,参掌不易,岂臣微贱所堪忝窃。拜命之日,伏用惭惶,不胜战荷之至。” 唐 刘禹锡 《为杜相公谢就宅赐食状》:“举其匕筯,若负丘山。无任战荷踊跃之至。”
分類:惶恐感激
《漢語大詞典》:惶恋(惶戀)
惶恐而眷恋。 唐 韩愈 《宪宗崩慰诸道疏》:“某承詔,不任号絶,限以官守,拜慰末由,伏增惶恋。”
分類:惶恐眷恋
《漢語大詞典》:惭怖(慚怖)
亦作“慙怖”。 羞愧惶恐。后汉书·邓骘传:“﹝ 騭 等﹞上疏自陈曰:‘……圣策定於神心,休烈垂於不朽,本非臣等所能万一,而猥推嘉美,并享大封,伏闻詔书,惊惶慙怖。’”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公惭怖,不知所对。”
《漢語大詞典》:悚恧
惶恐惭愧。 南朝 梁简文帝 《上大法颂表》:“ 曹丕 从征之赋, 刘坦 游侍之谈,曾无连类。伏兼悚恧,不胜喜悦之情。” 南朝 梁 萧子良 《净住子·检覆三业门》:“故以事检心,校所修习,既知不及,弥增悚恧。”
分類:惶恐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