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8,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悲绪
悽伤
思忧
慨伤
哀迷
哀恻
哀泣
悲荒
哀哭
悽怨
哀惧
哀惶
哀楚
叹悲
酸骨
《漢語大詞典》:悲绪(悲緒)
悲伤的心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长歌行》:“览物起悲绪,顾己识忧端。”周书·王褒传:“麋鹿为曹,更多悲绪。”
分類:悲伤心情
《国语辞典》:悽伤(悽伤)  拼音:qī shāng
悽凉悲伤。晋。陆机〈吊魏武帝文〉:「览遗籍以慷慨,献兹文而悽伤。」
《漢語大詞典》:思忧(思憂)
悲伤忧愁。礼记·乐记:“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 孔颖达 疏:“而民感之则悲思忧愁也。”
《漢語大詞典》:慨伤(慨傷)
感慨悲伤。 宋 范成大 《晁子西寄诗谢酒自言其家数有逝者词意悲甚次韵解之》:“我读 晁子 诗,十语九慨伤。” 明 刘基 《上陵》诗:“堂堂梓宫,在彼高冈,霜露是萃,能不慨伤。”
分類:感慨悲伤
《漢語大詞典》:哀迷
悲伤迷惘。《晋书·惠帝纪》:“昧於大道,不明于训,战战兢兢,夕惕若厉。乃者哀迷之际,三事股肱,惟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犹欲长奉先皇之制,是以有 永熙 之号。”
分類:悲伤迷惘
《漢語大詞典》:哀恻(哀惻)
悲伤怜悯。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大将军掾燉煌宣度》:“论者既不匡纠,而云观过知仁,谓心之哀惻,终始一者也。” 清 顾炎武 《十二月十九日奉先妣藳葬》诗:“悲风下高原,父老为哀惻。”
分類:悲伤怜悯
《國語辭典》:哀泣  拼音:āi qì
悲伤哭泣。《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汉道未纯,贾生哀泣。」
分類:悲伤哭泣
《漢語大詞典》:悲荒
悲伤恍惚。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但有苴絰未几,悲荒遽輟,如谓本无戚容,则未之有也。”
分類:悲伤恍惚
《漢語大詞典》:哀哭
悲伤地哭泣;痛哭。列子·汤问:“ 韩娥 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泪相对。”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於哀哭时,此乐还在否?”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旁人以为他是哀哭死者,实在他是哭他的失去了的相好。”
《国语辞典》:悽怨  拼音:qī yuàn
悲伤哀怨。南朝宋。鲍照〈采菱歌〉七首之三:「睽阔逢暄新,悽怨值妍华。」宋。贺铸〈罗敷歌。东亭南馆逢迎地〉词:「悽怨临分,四叠阳关忍泪闻。」
《漢語大詞典》:哀惧(哀懼)
悲伤恐惧。史记·梁孝王世家:“ 景帝 哀惧,不知所为。” 唐 牛僧孺 《郭元振》:“今父母弃之就死,惴惴哀惧。” 清 王拯元 《嬃碪课诵图序》:“ 拯 哀惧,泣告姊,后无復为此言。”
分類:悲伤恐惧
《漢語大詞典》:哀惶
悲伤惶恐。南史·谢述传:“ 景仁 肥壮,买材数具皆不合用, 述 哀惶,亲选廼获焉。”《隋书·炀帝纪下》:“百姓愁苦,爰谁适从?境内哀惶,不胜其弊。”
《漢語大詞典》:哀楚
悲伤凄楚。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四:“临觴多哀楚,思我故时人。”《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一隻黄雀,不知被何人打伤,叫得好生哀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墙外有人……反復吟诵,其声哀楚。” 萧红 《生死场》四:“这时候隔壁透出来的声音更哀楚。”
分類:悲伤凄楚
《漢語大詞典》:叹悲(歎悲)
叹息悲伤。 宋 苏洵 《颜书》诗:“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
《漢語大詞典》:酸骨
酸痛刺骨。形容愤恨、悲伤。 唐 韦应物 《往富平伤怀》诗:“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 唐 韩愈 《答张彻》诗:“愁狖酸骨死,怪花醉魂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