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不闻恶名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六愿,怀感谓之无诸不善愿,静照谓之不闻恶名愿。谓至极乐者,不使有不善名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有比丘因恶名住林中欲自杀,正住天神说偈晓之,即得道果。
恶名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怖畏之一。(参见:五怖畏)
【三藏法数】
谓初学菩萨,虽欲与众生同事而摄化之,入诸酒肆等,恒惧讥谤,不得似大菩萨安行自若,是名恶名畏。(同事者,同其所作,即酒肆等事也。若大菩萨證果之后,以同事摄诸众生,逆行顺化,屠坊酒肆,无往不可,所以安行自若也。)
五怖畏
【佛学大辞典】
(名数)初学之菩萨,有五怖畏:一、不活畏,行布施者,恐己不能过活,而不能尽所有。二、恶名畏,恐已恶名,不能为和光同尘之行。三、死畏,虽发广大之心,然恐死而不能舍身命。四、恶道畏,恐己堕于恶道,而对治不善法。五、大众咸德畏,恐众多之人或威德之人,不能于其前为狮子吼。
【三藏法数】
(出百法论钞并毗婆沙论)
〔一、不活畏〕,谓初学菩萨,虽行布施之行,而不能尽己所有,又恐自己不能过活,是名不活畏。
〔二、恶名畏〕,谓初学菩萨,虽欲与众生同事而摄化之,入诸酒肆等,恒惧讥谤,不得似大菩萨安行自若,是名恶名畏。(同事者,同其所作,即酒肆等事也。若大菩萨證果之后,以同事摄诸众生,逆行顺化,屠坊酒肆,无往不可,所以安行自若也。)
〔三、死畏〕,谓初学菩萨,虽欲运广大心,内外俱施,然有时施以财物,而于身命顾惜,不能自舍,是名死畏。(内外施者,内则身命等,外则财物等也。)
〔四、恶道畏〕,谓初学菩萨,惧生恶道,于不善法分别对治,令其不生,是名恶道畏。
〔五、大众威德畏〕,谓初学菩萨,或于王庭执理之处,或于善解法义人前,申宗敌论,唯恐有失,是名大众威德畏。
恶名流布
【三藏法数】
谓毁戒之人,三业不净,与不善人共住,善人亦不喜见,不善之名闻于远近,是名恶名流布。(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三藏法数】
谓犯戒之人,恶友常从,善人皆离,既无戒德,恶声日著,远近流布也。
【三藏法数】
谓耽饮纵恣,弃舍善法,而丑名恶声,远近流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