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乐心(樂心)
音乐的内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
(1).欢乐之心;心里快乐。礼记·乐记:“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嘽以缓。” 孔颖达 疏:“若外境所善,心必欢乐,欢乐在心,故声必随而宽缓也。”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今日折向书斋玉壶中放,相近着緑窗,胜梨花淡粧,每日家浄洗双眸乐心儿赏。”《红旗歌谣·竹片歌》:“赶快参加红军去,消灭敌人真乐心。”
(2).谓陶冶性情。荀子·乐论:“君子以鐘鼓导志,以琴瑟乐心。”
《漢語大詞典》:直性
(1).正直的性情。 唐 杜甫 《早发》诗:“艰危作远客,干请伤直性。” 仇兆鳌 注:“艰危作客,不得不干请,一涉干请,自惭非本性。”
(2).谓本性。 唐 郑薰 《赠巩畴》诗:“圆澈保直性,客尘排妄情。”
《漢語大詞典》:雨堕(雨墮)
形容人性情急暴,喜怒无常。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三年:“ 新丰侯 单超 卒……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 左 回天, 具 独坐, 徐 卧虎, 唐 雨堕。’” 胡三省 注:“按雨堕者,谓其性急暴如雨之堕,无有常处也。”按,后汉书·宦者传·单超作“两堕”, 李贤 注:“两堕,谓随意所为不定也。今人谓持两端而任意为两堕。”
《國語辭典》:习性(習性)  拼音:xí xìng
1.长期养成的习惯与性情。《北史。卷八一。儒林传。序》:「夫帝王子孙,习性骄逸。」
2.修身养性。《北史。卷四二。常爽传》:「六经者,先王之遗烈,圣人之盛事也,安可不游心寓目习性文身哉!」
《國語辭典》:顽皮(頑皮)  拼音:wán pí
1.调皮,不听教诲。如:「这个孩子太顽皮了,打破玻璃,又伤了手!」
2.顽固,不驯服。《三国演义》第九○回:「蛮兵如此顽皮,非火攻安能取胜?」
3.顽皮的人。《西游记》第三八回:「唐僧怒道:『这个顽皮!这早晚还不睡,吆喝甚么?』」
《漢語大詞典》:情尚
性情与爱好。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儇弄·竹堂诗》:“ 唐伯虎 、 祝希哲 与 文徵仲 气谊甚深,而情尚迥异。”
《國語辭典》:柔媚  拼音:róu mèi
1.以和顺奉承取悦于人。《唐书。卷一一八。庾准传》:「准素寡文学,以柔媚自进,既非儒流,甚为时论所薄。」《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以柔媚得幸,交通宦官,先意迎合。」
2.温和妩媚。《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他那般轻倩的装饰,虽则觉得柔媚,只一双手指却像讲究勾、搬、冲的。」《红楼梦》第六回:「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
《國語辭典》:性急  拼音:xìng jí
性情急躁。《红楼梦》第六一回:「姐姐太性急了,横竖等十来日就来了,只管找他做什么。」《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差人原是个好意,不想你老兄这等性急,先跑得来了,没法只好还请外边去散步一回罢。」
《漢語大詞典》:旷逸(曠逸)
(1).谓心胸开阔,性情超脱。宋史·隐逸传上·李渎:“﹝ 瀆 ﹞旷逸自居,恬智交养。” 清 沈秉钰 《〈香畹楼忆语〉跋》:“﹝ 王仲瞿 ﹞旷逸不羈,有宇宙蘧庐之意。” 李大钊 《青春》:“非基督教徒,则于现世旷逸自遣,来世之苦,非所辞也。”
(2).指文学艺术风格的旷放、超逸。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古诗轨辙殊多……有以高閒、旷逸、清远、玄妙为宗者,六朝则 陶 , 唐 则 王 、 孟 、 常 、 储 、 韦 、 柳 。” 郑振铎 《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 黄公望 的山水苍凉, 吴镇 的景色旷逸。”
(3).远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 杜陵 《咏鸥》……末言海鸥之旷逸清影,翛然不为泥滓所染,非浦鸥所能及。”
《漢語大詞典》:率情
(1).犹秉性。《弘明集·正诬论》:“论其率情亮直,具涉雋上,自是可才。”《南齐书·谢超宗传》:“风闻征北諮议参军 谢超宗 ,根性浮险,率情躁薄。”北齐书·邢卲传:“ 卲 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
(2).按照实情。 晋 桓谦 等《答桓公等沙门不应致敬事书》:“下官等不諳佛理,率情以言,愧不足览, 谦 等惶恐死罪。” 明 唐顺之 《与两湖书》:“而豁豁磊磊,率情而言。率情而貌言也,寧触乎人而不肯违乎心貌也。”
(3).顺其性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志於文也,则申写鬱滞,故宜从容率情,优柔适会。” 唐 白居易 《醉吟先生传》:“寻山望水,率情便去,抱琴引酌,兴尽而返,如此者凡十年。” 宋 苏舜钦 《杜谊孝子传》:“所以泯泯,无所取法。率情放俗,荡軼不还。”
(4).徇情。宋书·礼志二:“ 元帝 崩后,诸公始有謁陵、辞陵之事。盖由眷同友执,率情而举,非 洛京 之旧也。”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上:“不者有司率情,上下其手,既失其末,又不得其本。”
(5).任意。周书·宣帝纪:“唯自尊崇,无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旧唐书·崔祐甫传:“﹝ 常袞 ﹞乃上言 祐甫 率情变礼,轻议国典,请謫为 潮州 刺史。”新唐书·窦参传:“ 参 由是无所惮,或率情制事矣。”
《國語辭典》:褊急  拼音:biǎn jí
度量狭小,性情急躁。《诗经。魏风。葛履。序》:「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商君书。垦令》:「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很刚之民不讼。」也作「褊躁」。
《漢語大詞典》:养情(養情)
涵养性情。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杨倞 注:“无礼义文理,则纵情性不知所归也。”
《漢語大詞典》:柔心
(1).性情柔和。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2).温顺之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弭雄姿以奉引,婉柔心而待御。” 清 姚鼐 《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渥洼天马或跅弛,那遽柔心受持鞚。”
(3).谓安其心,收敛其心。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感通二·唐庐江潜山天柱寺惠符:“﹝ 惠符 ﹞勇气过人,角力驰逐,无能及者。然其任侠,且厌在家,忽投 香巖寺 ,矫迹柔心,淳淑顿变,纳法之后……安禪不动。”
《國語辭典》:悍戾  拼音:hàn lì
暴横凶恶。《新唐书。卷一六三。杨于陵传》:「监军许遂振者,悍戾贪肆。」
《國語辭典》:劣马(劣馬)  拼音:liè mǎ
1.瘦弱的马。唐。张蠙 投所知诗:「劣马再寻商岭路,扁舟重寄越溪滨。」《水浒传》第四八回:「小郎君祝彪,骑一匹劣马,使一条长鎗,自引五百馀人马,从庄后将杀出来。」
2.性情躁烈,不服驾御的马。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番番番,地恶人欢,骑劣马,坐雕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