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性心
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楞严经》卷一:“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迴是中,自取流转。”参见“ 心性 ”。
《國語辭典》:心性  拼音:xīn xìng
本心、性情。《西游记》第二三回:「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懞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还看当日菩萨之念,救他随我们去罢。」《红楼梦》第四九回:「凤姐冷眼敁敠岫烟的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温厚可疼的人。」
《国语辞典》: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拼音:dòng mài yìng huà xìng xīn zàng bìng
病名。因供给心脏营养的冠状动脉发生硬化,血液不易流通,而使心肌发生缺氧现象,患者初期常有气闷和胸部绞痛,一般称为「心绞痛」。严重时,可使心脏肌肉因缺氧而坏死。也称为「狭心症」。
《国语辞典》: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  拼音:xì jùn xìng xīn nèi mó yán
病名。心脏内膜受到肠球菌或草绿色链球菌状感染而发炎,分急性慢性二种,常见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症的人身上,会有长期发烧不退、关节疼痛、皮下出血等症状。
《国语辞典》: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拼音:xiān tiān xìng xīn zàng bìng
胎儿在母体中,由于心脏或大血管发育不正常而引起血流动力不正常的先天性疾病。
《國語辭典》:风湿性心脏病(風溼性心臟病)  拼音:fēng shī xìng xīn zàng bìng
病名。后天心脏病的代表病症,是由于风湿热初期未作完善治疗所引起的心脏瓣膜变形和各种后遗症。
《漢語大詞典》:肺原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由肺部感染、胸廓畸形或肺动脉病变等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扩大和右心衰竭的心脏病。一般急性肺心病大都因肺动脉栓塞引起。慢性肺心病由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发作时有心悸、气急、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
《漢語大詞典》:性识(性識)
(1).天分,悟性。 南朝 梁 沈约 《神不灭论》:“其愚者则不辨菽麦,其悖者不知爱敬,自斯以上,性识渐弘。” 唐 无名氏 《冥音录》:“长女适邑人 丁玄夫 ,性识不甚聪慧。”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夫文字之见,随所触感,各肖其性识才学以出,其浅深高下不同之致,奚啻九级之臺乎?”
(2).佛教称众生的根性心识。隋书·经籍志四:“初, 释迦 説法,以人之性识根业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説。”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盖怨毒之念,根於性识。”
《國語辭典》:心力衰竭  拼音:xīn lì shuāi jié
1.精神体力均感疲累不支。如:「他不眠不休的赶工,终于心力衰竭,病倒在床。」
2.因心脏输血功能衰弱,而导致各部位器官、组织的血量不足,严重影响正常代谢的疾病。
《国语辞典》:性变态行为(性变态行为)  拼音:xìng biàn tài xíng wéi
心理学上指一种性心理异常的行为。如恋物、恋兽、恋童、暴露、窥视、性虐待等。
《国语辞典》:精神官能症  拼音:jīng shén guān néng zhèng
病名。一种轻度的机能性心理疾病。患者多因遭受挫折和冲突,过度防卫,而导致不适应的结果。主要症状有焦虑、紧张、恐惧、忧郁、逃避等。
《漢語大詞典》:冠心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可产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三:“ 马长青 :‘我呀,冠心病,医生有令。’”
《国语辞典》:白马王子(白马王子)  拼音:bái mǎ wáng zǐ
女性心目中的理想对象。渊源于西方童话故事,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王子,经常适时出现解救美麗温柔的公主于危难之中。
无自性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极无自性心之略。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九住心,以配于华严宗。
极无自性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十住心之第九。华严经所说圆融法界之理也。真如无自性,故缘起为万法。所起之万法,亦如真如之性无自性,故万法互相即相融,盖华严法界之理,为究极为无自性之理者,故曰极无自性。大日经疏三曰:「如说极无自性心十缘句生,即摄华严般若种种不思议境界,皆入其中。」秘藏宝钥下曰:「善无畏三藏说:此极无自性心一句,悉摄华严教尽。所以者何?华严大意,原始要终,明真如法界,不守自性随缘之义。杜顺和上依此法门,造五教华严三昧法界观等。弟子智俨相续,智俨弟子法藏法师,又广五教作指归纲目及疏,即是华严宗之法门一一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