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37,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十住心论
真言十地十心
十地心
十长养心
十金刚心
十金刚心向果
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十发趣心
十种发心
入心
入住出三心
入楞伽心玄义
三十七尊心要
三心
三心相见道
十住心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之略名。
真言十地十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初地为种子,二地为芽,三地为疱,四地为叶,五地为花,六地为果,七地为受用种子,八地为为无畏依,所谓果中之果也,九地为有进求佛慧生,是最胜心也,十地为决定心。此二心无别之境界,还是于第八心中约于方便而转开出耳。一一地中亦有此十心。(参见:大疏三。参照十心)之真言十心。
十地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四无量心,二十善心,三明光心,四燄慧心,五大胜心,六现前心,七无生心,八不思议心,九慧光心,十受位心。如是次第为十地之异名。见璎珞本业经上。
【佛学常见辞汇】
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照如是次第观看,十地心应是十地的别名。
十长养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网经心地品曰:「十长养心向果:一慈心、二悲心、三喜心、四舍心、五施心、六好语心、七益心、八同心、九定心、十慧心。诸佛当知,从是十长养心入坚修忍中。」案明藕益梵网合注,以为即十行法门。
十金刚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觉了法性,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解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之一切微妙法门,而不使有遗馀,故曰觉了诸法。二、化度众生,菩萨以无上涅槃道,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之一切众生,悉使出离诸趣,故曰化度众生。三、庄严世界,菩萨谓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穷尽,我当以诸佛国土最上庄藏之具庄严之,故曰庄严世界。四、善根回向,菩萨以种种修行之善根,悉皆回向于无上之佛果菩提及法界之众生,故曰善根回向,五、奉事大师,菩萨以所修之善根功德,奉事供养无量无边之一切诸佛,悉使周遍而无所阙少,故曰奉事大师。六、实證诸法,菩萨于诸法实相之理,非实非虚,非有非无,悉皆真实證知,故曰实證诸法,七、广行忍辱,菩萨或被众生呵骂,或被众生楚挞,或被截手足,或被割耳鼻,如是一切,皆能忍受,无有瞋恨,故曰广行忍辱。八、长时修行,菩萨谓未来世劫,无量无边,不可穷尽,我当尽彼之劫,行菩萨之道,教化众生,永不疲倦,故曰长时修行。九、自行满足,菩萨建立妙行,以心为主,心体寂静,则能圆满一切功德善根,具足无上大菩提道,故曰自行满足。十、令他愿满,菩萨自行既满,慈悲之心,转更增上,故为求解脱者,教涅槃之道,为求佛法者,说大乘之法,悉使其愿心满足,故曰令他愿满。见华严经五十五。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像金刚宝石一样晶莹锐利的心,即觉了法性、化度众生、庄严世界、善根回向、奉事大师、实證诸法、广行忍辱、长时修行、自行满足、令他愿满。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金刚是喻。金刚心者,谓菩萨之心,坚固不动,犹如金刚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觉了诸法〕,谓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知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一切微妙法门,无有遗馀,故云觉了诸法。
〔二、化度众生〕,谓菩萨以无上涅槃之道,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众生,悉得出离诸趣,故云化度众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庄严世界〕,菩萨谓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穷尽;我当以诸佛国土最上庄严之具而庄严之,故云庄严世界。
〔四、善根回向〕,谓菩萨以种种修行善根,皆悉回向无上佛果菩提,普及法界众生,故云善根回向。(梵语菩提,华言道。)
〔五、奉事大师〕,大师即佛也,谓菩萨以所修善根功德,承事供养无量无边一切诸佛,悉令周遍,无所阙少,故云奉事大师。
〔六、实證诸法〕,谓菩萨于诸法实相之理,非实非虚,非有非无,悉皆真实證知,故云实證诸法。
〔七、广行忍辱〕,谓菩萨或被众生诃骂,或被楚挞,或截手足,或割耳鼻,或挑其目,或级其头,如是一切皆能忍受,无有瞋恨,故云广行忍辱。
〔八、长时修行〕,菩萨谓未来世劫,无量无边,不可穷尽;我当尽彼之劫,行菩萨道,教化众生,永无疲倦,故云长时修行。(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九、自行满足〕,谓菩萨建立妙行,以心为本,心体清净,则能圆满一切功德善根,具足无上大菩提道,故云自行满足。
〔十、令他愿满〕,谓菩萨自行既满,慈悲之心转更增上。故为求解脱者,说于涅槃之道,为求佛法者,说于大乘之法,悉皆令其愿心满足,故云令他愿满。
十金刚心向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网经心地品曰:「十金刚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三回向心、四达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无相心、九慧心、十不坏心。诸佛当知,从是十金刚心入坚圣忍中。」案明藕益梵网合注,以为似圆家十信,亦即十回向法门。
【佛学常见辞汇】
十种回向的法门。梵网经心地品说:「十金刚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三回向心,四达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无相心,九慧心,十不坏心。诸佛当知,从是十金刚心,入坚圣忍中。」
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之十界,皆为吾人一心之所作,故其体平等,无有差别。观此平等之理谓之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佛学常见辞汇】
由佛界一直到地狱界的十种境界,都是吾人一心造出来的,所以其体性平等没有差别。观察这种平等的道理,叫做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十发趣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网经心地品曰:「十发趣心向果:一舍心,二戒心,三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诸佛当知,从是十发趣入坚法忍中。」案明藕益大师梵网合注以为即十住法门。
【佛学常见辞汇】
即十住法门。梵网经心地品说:「十发趣心向果,一舍心,二戒心,三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诸佛当知,从是十发趣入坚法忍中。」
十种发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发心)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著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瞋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三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也。火涂道者,即地狱道也,谓地狱中受火床垆炭等苦也。)
〔二、发畜生心〕,谓众生念念起心,欲多眷属,如海吞流,愚痴贪著;起中品十恶,行血涂道,是名发畜生心。(中品者,谓作恶已后,起少悔心也。血涂道者,即畜生道也,谓畜生常被互相吞啖之苦也。)
〔三、发饿鬼心〕,谓众生念念欲得名闻,四远八方称扬,内无实德,虚比圣贤,唯行谄诳,起下品十恶,行刀涂道,是名发饿鬼心。(下品者,谓作恶之时,即能悔也。刀涂道者,即饿鬼道也,谓饿鬼中常受刀杖逼迫之苦也。)
〔四、发下品十善心〕,下品者,于作善之时,即生悔心也。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谓众生念念欲胜于人,轻他重己,而外扬仁义,行修罗道,是名发下品十善心。(梵语阿修罗,华言非天,谓行非天也。)
〔五、发中品十善心〕,中品者,于作善已后,起少悔心也。谓众生念念忻乐世间,修行五戒,行人之道,是名发中品十善心。(五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
〔六、发上品十善心〕,上品者,于十善,欲作、正作、作已,三时之中,心俱不悔也。谓众生念念知三恶道苦,及知人间苦乐相间,唯天上纯受诸乐,而求生彼故,闭摄内根,不著外尘,修行天道,是名发上品十善心。(三恶道者,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内根者,即意根也。)
〔七、发欲界主心〕,欲界主者,即欲界他化自在天主也。谓众生若念念张大威势,夺他所化,以自娱乐,而行魔罗道,是名发欲界主心。(梵语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人智慧之命。称大魔者,即此天也。)
〔八、发世智心〕,谓众生念念欲得利智辩聪,高才明哲,鉴达古今,不信出世教法,而行尼犍道,是名发世智心。(梵语尼犍,华言离系,即外道也。)
〔九、发梵心〕,谓众生念念厌下欲界尘境,忻上梵天胜妙之乐,而行色、无色之道,是名发梵心。(色、无色者,谓色界、无色界也。)
〔十、发无漏心〕,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谓众生念念厌离世间生死之苦,断除贪瞋痴之妄惑,常修无漏之因,而行二乘之道,是名发无漏心。(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入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乘行位之地,每地分入住出三位,初入其地时,谓之入心。
【佛学常见辞汇】
在三乘行位的十地中,每一地都分为入、住、出的三位,初入其地,叫做入心。
入住出三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为菩萨阶位之十地,各有入住出之三位。入其地位,居其地位,出其地位,而进于次之地位也。
【佛学常见辞汇】
在菩萨阶位的十地中,每一地都分为三位,就是入其地位,居其地位,和出其地位,当出其地位之后,又再进入于后一地之中。
入楞伽心玄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释法藏撰。按,此卷中土失传。得自日本(参见:楞伽经)
三十七尊心要
【佛学大辞典】
(书名)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之略名。
三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至诚心,真实愿净土之心。二、深心,深愿净土之心。三、回向发愿心,回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心。具此三心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又】一、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生染净之诸法者。二、依本心,依第七末那识根本识为一切染法之本者。三、起事心,执著眼等之六识外境,起种种之业者。出于宗镜录八十九。【又】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中所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之三者,谓之三心。文类信卷曰:「本愿三心之愿」又「为愚恶众生阿弥陀如来已发三心愿。」然此三心为一信心之分开,故又称三信。【又】道绰禅师,依净土论注之意而立三心:一、淳心,信心深厚也。二、一心,信心纯一也。三、相续心,信心相续不杂馀念也。安乐集上曰:「若能相续,则是一心。但能一心,即是淳心。具此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日本亲鸾之文类行卷谓之三信。【又】一欢喜地等十地一一分三位,谓之三心:一、入心,初入其地之时分也。二、住心,住于其地之时分也。三、出心,将出其地入后地之时分也。
【佛学常见辞汇】
1。观无量寿经说:「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2。一、淳心,即信心深厚;二、一心,即信心纯一;三、相续心,即信心相续不杂馀念。3。由欢喜地至法云地之十地中,每一地都分为入住出三位,叫做三心,入心是初入其地的时分,住心是住于其地的时分,出心是将出其地以便进入于后一地的时分。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根本心〕,谓第八识心王能含藏善恶种子,出生染净诸法,故名根本心。(第八识,即藏识也。)
〔二、依本心〕,谓第七识依根本而生,能与第八识传送染净等事,故名依本心。(第七识,即末那识也。)
〔三、起事心〕,谓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对六尘之境,能起分别染净等事,故名起事心。(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三心相见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真见道之后,更发后得智,以三心观二空之理之位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相见道之中有二种:一、三心相见道。二、十六心相见道。三心相见道者:一、观生空而起断粗大烦恼障之智也。二、观法空而起断所知障之智也。三、合观二空而起合观微细二障之智也。见唯识论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