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微米  拼音:wéi mǐ
量词,表示长度的单位,等于一米的百万分之一。
《国语辞典》:次微米计画(次微米计画)  拼音:cì wéi mǐ jì huà
次微米计画指开发小于一微米的半导体制作技术的计画。民国七十九年,为建立完整之半导体产业,引导产业进入次微米时代。经济部委托工研院电子所筹建次微米实验室。正式展开为期五年(西元一九九○至一九九五年)的次微米研发工作如下:(1)建立一座八吋晶圆,Class 0.1(0.3微米)的世界一流水准的实验室,以提供开发次微米制程技术。(2)在一九九五年以前使中华民国具备:a.0.7/0.5微米整合制程技术。b.0.35微米制程模组技术。(3)建立超洁净技术及八吋晶圆量产型技术。(4)建立中华民国极大型积体电路(ULSI)研究发展能力,并对世界IC研究发展的领域有所贡献。
《国语辞典》:次微米元件  拼音:cì wéi mǐ yuán jiàn
积体电路的通道愈窄,容纳电晶体愈多,如果通道小于一微米通道,称为「次微米元件」。微米系长度单位,为一米的一百万分之一。次微米指小于一微米。
《国语辞典》:国科会毫微米元件实验室(国科会毫微米元件实验室)  拼音:guó kē huì háo wéi mǐ yuán jiàn shí yàn shì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所属国家实验室之一。英文名称为National Nano Device Laboratories,简称NDL。座落于新竹国立交通大学校园内,紧临著科学园区。民国七十七年行政院核准了「国家毫微米元件实验室」的五年发展计画,民国八十一年完成了Clean-room的建造,并随即开放提供学术界进行半导体材料及元件的研发。本实验室的主要宗旨是以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援全国大学院校进行半导体元件材料的研究,培育学术界及产业界所需之尖端人才,并结合学术与产业界从事毫微米元件关键性技术之研究发展,提升国内电子领域之研究水准,推动尖端的半导体科技,以增加我国积体电路工业之竞争力。
《漢語大詞典》:云滴(雲滴)
云中的小水滴,直径约为四至一百微米。
《國語辭典》:细菌(細菌)  拼音:xì jùn
属原核生物的单细胞微生物,依其外形可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及弧菌四类,以分裂法繁殖,多靠寄生或腐生方法生活,遍布于土壤、水、空气、有机物质或生物体内和体表。有些细菌会引起严重的疾病,如霍乱、破伤风等,有些则对人类有益处。
《国语辞典》:非晶矽氢太阳电池(非晶矽氢太阳电池)  拼音:fēi jīng xì qīng tài yáng diàn chí
用非晶体材料做的太阳电池。可用任意基板、必须低温成长、不怕杂质、晶片厚度仅一微米,这些正是传统太阳电池所无的优点。
《国语辞典》:远红外线(远红外线)  拼音:yuǎn hóng wài xiàn
一般是指波长介于15~1000微米之间的电磁波,为不可见光,但在天文学上远红外线定义为波长介于25~350微米之间的电磁波。
《国语辞典》:奈米  拼音:nài mǐ
量词。表示长度的单位。一奈米等于千分之一微米。
《国语辞典》:宇宙尘(宇宙尘)  拼音:yǔ zhòu chén
太空中的尘埃。大小约0.01~10微米。
《漢語大詞典》:地面辐射(地面輻射)
地面以辐射形式(主要波长在4--80微米)向上空放出的热量。地面温度愈高,地面辐射愈强。这种辐射昼夜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