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根刷  拼音:gēn shuā
澈底查核、查究。宋。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二:「祖宗开国以来,西北兵革既定,故宽其赋役,……政和间谋利之臣建议,以为彼处减匿税赋,乃创置一司,号西城所,内侍李彦主治之,尽行根刷拘催,专供御前支用。」元。周密《齐东野语。卷一。孝宗圣政》:「旧法,未经任人,不许堂差,时相欲示私恩,则取部阙而堂除之,上知其故,遂令根刷姓名进呈。」
《國語辭典》:断除(斷除)  拼音:duàn chú
开除,完全除去。《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套。耍孩儿。一煞〉:「库官但该一贯须黥配。库子折莫三钱便断除。」
《漢語大詞典》:扫庭(掃庭)
(1).扫除庭院。 唐 李频 《夏日过友人檀溪别业》诗:“沙月邀开户,巖风助扫庭。”
(2).比喻彻底摧垮敌方。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五》:“ 汉高 、 汉武 两世雄主,不能踰漠扫庭,及 宣 元 不折一矢而 呼韩 稽首。”
《國語辭典》:断根(斷根)  拼音:duàn gēn
1.断绝根部。如:「大树移植前,需要先分次断根。」《西游记》第二六回:「灵根!灵根!我已弄了他个断根哩!」
2.断绝根源。常指疾病或缺点。如:「只要做一次澈底治疗,就会断根。」《西游记》第三一回:「莫说百十个,就有几千、几万,只要一个查明白了好打,棍棍无空,教你断根绝迹。」
《國語辭典》:除根  拼音:chú gēn
除去根源。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
《漢語大詞典》:连底(連底)
(1).全部。《孽海花》第二四回:“少不得尽着平生的本事,连底儿掏摸出来。”
(2).谓彻底,根本。 鲁迅 《集外集拾遗·〈十二个〉后记》:“就诗人而言,他们因为禁不起这连底的大变动,或者脱出国界,便死亡。”
《國語辭典》:做梦(做夢)  拼音:zuò mèng
1.睡眠时脑细胞活动所产生的幻象。如:「做梦有时是潜意识行为或内心渴望的反射。」
2.比喻梦想、幻想。如:「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正值做梦的年龄,想法难免会有些不太实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就是那掌匮自家,也还在那里做梦,不知道是那一个骗他的呢?」
《國語辭典》:翻转(翻轉)  拼音:fān zhuǎn
翻滚转动。如:「那表演特技飞行的飞机,不时的在空中翻转,令人叹为观止。」
《國語辭典》:穷竟(窮竟)  拼音:qióng jìng
深入追究。唐。皇甫枚《温京兆》:「同昌主薨,懿皇伤念不已,忿药石之不徵也,医韩宗绍等四家,诏府穷竟,将诛之。」也作「穷究」。
《漢語大詞典》:清塘
池塘养鱼的重要环节之一。养鱼前彻底清理池塘,消除淤泥,杀灭害鱼、害虫等,以保证鱼类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漢語大詞典》:埽荡(埽盪)
亦作“ 埽盪 ”。
(1).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 北魏 高允 《徵士颂》:“王龚徂征,戎军屡驾;埽盪游氛,克剪妖霸。” 清 李渔 《蜃中楼·寄书》:“待孤家领兵前去,埽荡鲸鯢。”
(2).泛指彻底清除。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只有其中的一本《蕗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 上海滩 上的‘艺术家’……而印的。” 鲁迅 《南腔北调集·〈唐宋传奇集〉序例》:“埽荡烟埃,斥伪返本。”
《漢語大詞典》:洒心
荡涤心中的杂念;彻底悔改。庄子·山木:“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於无人之野。”《汉书·平帝纪》:“往者有司多举奏赦前事,累增罪过,诛陷亡辜,殆非重信慎刑,洒心自新之意也。”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六年:“继自今,其洒心易虑,激昂砥礪,毋蹈故常,朕则尔嘉。”
《國語辭典》:清理  拼音:qīng lǐ
1.平治、平定。《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
2.整理、处理。《文明小史》第四十二回:「但是这些书一齐出在上海,总得请制宪下个公事给上海道,叫他帮著清理清理才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五回:「不料当到第三年上,忽然来了个九省钦差,是奉旨到九省地方清理财赋。」
3.明白事理。《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桓阶等传。评曰》:「臻毓规鉴清理,咸不忝厥职云。」《陈书。卷二十四。周弘正传》:「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
《漢語大詞典》:绝弃(絶棄)
彻底丢弃。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将登名山,服食养性,非有废也,事不兼济,自非絶弃世务,则曷缘修习玄静哉?”晋书·江逌传:“屏居 临海 ,絶弃人世,翦茅结宇,耽翫载籍,有终焉之志。”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方今立国之强弱,视人才之多寡,吾有人民而先自絶弃其半,其愚无策,何可量焉。”
分類:彻底丢弃
《漢語大詞典》:究详(究詳)
彻底弄清楚。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新声之别,不可究详;至力足以振人,且语之较有深趣者,实莫如摩罗诗派。”
分類:彻底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