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张耳陈馀
 
耳馀

相关人物
张耳
 
陈馀


《汉书》卷三十二〈张耳陈馀列传·陈馀〉~829~
陈馀,亦大梁人,好儒术。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馀年少,父事耳,相与为刎颈交。……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得万馀人来,皆壁馀旁。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破章邯军。诸侯军及敢击秦军,遂虏王离。于是赵王歇、张耳得出钜鹿。与馀相见,责让馀,问张黡、陈释所在。馀曰:「黡、释以必死责臣,臣使将五千人先尝秦军,皆没。」耳不信,以为杀之,数问馀。馀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重去将哉?」乃脱解印绶与耳,耳不敢受。馀起如厕,客有说耳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今陈将军与君印绶,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馀还,亦望耳不让,趋出。耳遂收其兵。馀独与麾下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由此有隙。……赵王歇复居信都。耳从项羽入关。项羽立诸侯,耳雅游,多为人所称。项羽素亦闻耳贤,乃分赵立耳为常山王,治信都。信都更名襄国。……馀客多说项羽:「陈馀、张耳一体有功于赵。」羽以馀不从入关,闻其在南皮,即以南皮旁三县封之。而徙赵王歇王代。耳之国,馀愈怒曰:「耳与馀功等也,今耳王,馀独侯。」及齐王田荣叛楚,馀乃使夏说说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今赵王乃居代!愿王假臣兵,请以南皮为捍蔽。」田荣欲树党,乃遣兵从馀。馀悉三县兵,袭常山王耳。耳败走,曰:「汉王与我有故,而项王彊,立我,我欲之楚。」甘公曰:「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东井者,秦分也。先至必王。楚虽彊,后必属汉。」耳走汉。汉亦还定三秦,方围章邯废丘。耳谒汉王,汉王厚遇之。馀已败耳,皆收赵地,迎赵王于代,复为赵王。赵王德馀,立以为代王。馀为赵王弱,国初定,留傅赵王,而使夏说以相国守代。汉二年,东击楚,使告赵,欲与俱。馀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求人类耳者,斩其头遗馀,馀乃遣兵助汉。汉败于彭城西,馀亦闻耳诈死,即背汉。汉遣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馀泜水上,追杀赵王歇襄国。赞曰:张耳、陈馀,世所称贤,其宾客厮役皆天下俊桀,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然耳、馀始居约时,相然信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慕用之诚,后相背之盭也!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盖谓是矣。
典故
随厮养

相关人物
张耳
 
陈馀


《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
韩广至燕,燕人因立广为燕王。赵王乃与张耳、陈馀北略地燕界。赵王閒出,为燕军所得。燕将囚之,欲与分赵地半,乃归王。使者往,燕辄杀之以求地。张耳、陈馀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中曰:「吾为公说燕,与赵王载归。」舍中皆笑曰:「使者往十馀辈,辄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将见之,问燕将曰:「知臣何欲?」燕将曰:「若欲得赵王耳。」曰:「君知张耳、陈馀何如人也?」燕将曰:「贤人也。」曰:「知其志何欲?」曰:「欲得其王耳。」赵养卒乃笑曰:「君未知此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箠下赵数十城,此亦各欲南面而王,岂欲为卿相终己邪?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顾其势初定,未敢参分而王,且以少长先立武臣为王,以持赵心。今赵地已服,此两人亦欲分赵而王,时未可耳。今君乃囚赵王。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燕将以为然,乃归赵王,养卒为御而归。

例句

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

典故
斩成安

相关人物
张耳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5~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閒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韩信使人閒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閒道蓖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例句

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王涯 从军词三首

典故
相关人物
张耳
 
陈馀


《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
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汉二年,东击楚,使使告赵,欲与俱。陈馀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持其头遗陈馀。陈馀乃遣兵助汉。汉之败于彭城西,陈馀亦复觉张耳不死,即背汉。汉三年,韩信已定魏地,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馀泜水上,追杀赵王歇襄国。汉立张耳为赵王。汉五年,张耳薨,谥为景王。子敖嗣立为赵王。高祖长女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太史公曰:张耳、陈馀,世传所称贤者;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然张耳、陈馀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名誉虽高,宾客虽盛,所由殆与大伯、延陵季子异矣。

例句

松篁贞管鲍,桃李艳张陈。 李咸用 论交

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 李白 古风

张陈刎颈交,竟以势不完。 白居易 和雉媒

谁道黄金如粪土,张耳陈馀断消息。 贯休 行路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02 【介绍】: 战国末大梁人。为魏公子信陵君食客,曾为外黄令。与陈馀为刎颈交。秦末,陈涉起兵,以耳、馀为校尉从武臣北定赵地。武臣为赵王,耳为右丞相,馀为大将军。因从项羽入关,项羽分封诸侯王时,封耳为常山王。后耳与馀有隙,馀率兵袭耳,耳败走归刘邦。随韩信破赵,斩馀于泜水上。立为赵王。卒谥景。
《分类字锦》:张耳(张耳)
说文聥张耳有所闻也从耳禹声
分类:张耳
《漢語大詞典》:张王(張王)
(1).指 汉 张耳 。 项羽 分封诸侯王时被封为 常山王 ,后归 刘邦 ,又改立为 赵王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 伍员 灌溉於宰 嚭 , 张王 抚翼於 陈相 。” 李善 注:“ 陈餘 因 张耳 抚翼而奋飞。”
(2). 唐 代著名诗人 张籍 、 王建 的并称。 徐澄宇 《〈张王乐府〉导言》:“ 张 王 乐府虽然同属 杜甫 以来的现实主义与新乐府运动的系统,而与这系统中其他诗人的作风究竟有所不同,而自成其为 李 、 杜 、 元 、 白 以外的‘乐府正宗’。”
《漢語大詞典》:余耳(餘耳)
秦 末 陈馀 、 张耳 的并称。 陈馀 、 张耳 ,原为刎颈之交,居约时,相然信死,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交友不终。后因以为势利之友的典故。 明 高启 《北郭秋夜喜徐幼文远来兼南游》诗:“愿君穷达存此心,勿使千年笑 餘 耳 。”参阅汉书·张耳陈馀传
分類:张耳
《漢語大詞典》:张陈(張陳)
(1).陈设。汉书·礼乐志:“《周诗》既备,而其器用张陈,《周官》具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宴处即大如法,此尤不易张陈。”《元典章·礼部三·婚礼》:“四曰亲迎。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张陈其婚之室。”
(2). 汉 高祖 谋臣 张良 、 陈平 的并称。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仪 萧 曹 之指挥,羡 张 陈 之奇画。” 唐 王圭 《咏汉高祖》:“爪牙驱 信 越 ,腹心谋 张 陈 。”
(3). 张耳 、 陈馀 的并称。二人初为刎颈交,后又结怨至不两立。 唐 李咸用 《论交》诗:“松篁贞 管 鲍 ,桃李艳 张 陈 。” 宋 范仲淹 《得李四宗易书》诗:“须期 管 鲍 垂千古,不学 张 陈 负一朝。”
《國語辭典》:耳馀(耳餘)  拼音:ěr yú
指秦末张耳和陈馀。两人初为好友,后因嫌隙而互相倾轧。见《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后比喻势利之交。宋。范成大 次韵龚养正病中见寄诗:「瘠肥邈尔自秦越,势利纷然皆耳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