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度计(度計)
谋划。韩非子·八奸:“大臣廷吏,人主之所与度计也。”
分類:度计谋划
《國語辭典》:温度计(溫度計)  拼音:wēn dù jì
用来测量冷热程度的仪器。多利用水银或酒精柱长度、气体的压力或体积、白金线的电阻、热偶电压等的变化来制造。也称为「温度表」。
分類:温度计
《國語辭典》:温度表(溫度表)  拼音:wēn dù biǎo
用以测量冷热程度的仪表。参见「温度计」条。
《国语辞典》:气体温度计(气体温度计)  拼音:qì tǐ wēn dù jì
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特性,以一定质量的气体置于玻璃或熔凝石英的球泡中,使其与待测物充分接触,在体积不变情况下,气体产生的压力随温度改变,量测其压力,便可推算出该物体温度的仪器。
《国语辞典》:列氏温度计(列氏温度计)  拼音:liè shì wēn dù jì
一种温度计。参见「列氏寒暑表」条。
分类:温度计
《国语辞典》:柏克曼温度计(柏克曼温度计)  拼音:bó kè màn wēn dù jì
Beckmann thermometer
一种温度计。适用于量度微小的温度差,可读温度范围为摄氏六至七度,起始温度可自由调整。也称为「贝克曼温度计」。
《国语辞典》:酒精温度计(酒精温度计)  拼音:jiǔ jīng wēn dù jì
利用酒精胀缩性所制成的温度计。因酒精的凝固点为摄氏零下一百三十度,故较水银温度计能测更低的温度。同时,和水银温度计比较,低温时误差小,高温时误差大。常在摄氏零下一百度至七十八度间使用。
《国语辞典》:光度计(光度计)  拼音:guāng dù jì
1.测量光度强弱或比较两光源发光强度的仪器。
2.量测光学特性的仪器,包含照度计及辉度计等测量可见光范围内光的通量、照度、亮度等的仪器。
《國語辭典》:高度计(高度計)  拼音:gāo dù jì
利用气压、雷达等来量测地形高度的仪器,常用于航空、登山等方面。
《國語辭典》:华氏温度计(華氏溫度計)  拼音:huá shì wēn dù jì
以华氏温标标示的温度计。
《國語辭典》:湿度计(溼度計)  拼音:shī dù jì
测量空气中湿度的仪器。
《國語辭典》:摄氏温度计(攝氏溫度計)  拼音:shè shì wēn dù jì
以摄氏温标制作的温度计。
《漢語大詞典》:逾刻
过了一刻时间。古用铜漏刻度计时。 唐 高彦休 《高阙史·韦氏子》:“逾刻,烛尽及期,歘欲逼之,纷然而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雹神:“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额都司》:“随闻屋上逢逢,逾刻方息。”
《漢語大詞典》:刻蜡(刻蠟)
刻烛。相传古人在蜡烛上刻度计时。 唐 韩偓 《妬媒》诗:“多为过防成后悔,偶因翻语得深猜。已嫌刻蜡春宵短,最恨鸣珂晓鼓催。应笑 楚襄 仙分薄,日中长是独裴回。”蜡,一本作“ 烛 ”。
《國語辭典》:纵黍尺(縱黍尺)  拼音:zōng shǔ chǐ
一种黍尺。用黍百粒,直径相加,以为一尺的长度,称为「纵黍尺」。《宋史。卷七一。律历志四》:「照以纵黍累尺,管空径三分,容黍千七百三十;瑗以横黍累尺,管容黍一千二百,而空径三分四氂六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