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酬 → 詶酬”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支对(支對)  拼音:zhī duì
1.对答、答话。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不是妾讼庭上胡支对,大人也却教我平白地说甚的?」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笑吟吟的强支对,他那里口口声声道是饶过只。」
2.应付、对付。元。马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刷卷才回,从头省会,来家内。大嫂又染病耽疾,空著我两下里难支对。」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我待不说呵,怎生支对主人公?」
《國語辭典》:守制  拼音:shǒu zhì
旧例居父母或承重祖父母之丧,须谢绝应酬,不得任官、应考、嫁娶等,以二十七月为期满,称为「守制」。清。李渔《奈何天》第二出:「后来守制三年,不便婚娶。如今孝服已满,目下就要迎娶过门。」《红楼梦》第二回:「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
《国语辞典》:稀行  拼音:xī xíng
难得光临。为问候用的应酬语,相当于「稀客」、「好久不见」等词语。《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旦)谁叫我小名?(净)是朱邦杰。(旦)原来是朱外郎。(开门介)外郎怎生稀行?」《水浒传》第二四回:「大官人稀行,好几个月不见面。」也作「希行」。
《漢語大詞典》:贺问(賀問)
祝贺与省问。借指应酬交往。后汉书·周燮传:“不读非圣之书,不脩贺问之好。”
《國語辭典》:恭喜  拼音:gōng xǐ
1.祝贺人喜事之词。如:「恭喜荣获博士学位。」元。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折:「贤弟,恭喜你两口儿圆和了也。」
2.任职。《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六老爷绝早来说,要在这里摆酒,替两位公子饯行,往南京恭喜去。」
《漢語大詞典》:应偶(應偶)
应酬接待。六韬·王翼:“通材三人,主拾遗补过,应偶宾客,论议谈语,消患解结。”
《国语辞典》:希行  拼音:xī xíng
难得光临,很少来走动。为问候用的应酬语。相当于「稀客」、「好久不见」等词语。《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清一道:『长老希行!』」也作「稀行」。
《漢語大詞典》:记里鼓(記里鼓)
(1).计数里程之鼓。隋书·元巖传:“ 巖 卒之后, 蜀王 竟行其志,渐致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所被服,拟於天子。”
(2).比喻单调刻板的应酬之作。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上:“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参见“ 记里车 ”。
《漢語大詞典》:记里车(記里車)
古代一种能标示道路里程的车子。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大章车,所以识道里也,起於 西京 。亦曰记里车。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鐲。《尚方故事》有作车法。”隋书·礼仪志五:“记里车,驾牛。其中有木人执槌,车行一里,则打一槌。”晋书·舆服志:“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
《國語辭典》:套语(套語)  拼音:tào yǔ
1.日常应酬的习惯语。如:「一般人初次见面,大都只是套语寒暄一番而已。」也作「套子」。
2.公文、契约等的固定格式用语。《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把这些卖契套语刊刻了板,空了年月,刷印百张,放在身边,临时只要填写某处及多少数目,注了年月。」
《漢語大詞典》:傍接
广为交接、应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由是选后入太子宫。时年十三。奉承 阴后 ,傍接同列,礼则脩备,上下安之。”
分類:交接应酬
《漢語大詞典》:酬纳(酬納)
(1).应酬接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
(2).接纳;采纳。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八年:“ 邵 坐在 雍州 营私蓄聚,赃满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当死。左卫将军 谢述 上表,陈 邵 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帝手詔酬纳,免 邵 官,削爵土。”
《國語辭典》:行人情  拼音:xíng rén qíng
亲朋好友间的婚丧喜庆等应酬活动。《儒林外史》第二七回:「搬家那日,两边邻居都送著盒。归姑爷也来行人情,出分子。」《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这么一对哪,你们行人情的行人情,认亲戚女儿女婿。」
分類:礼节应酬
《漢語大詞典》:詶悦
应酬取悦。南史·宋建安王休仁传:“ 休仁 多计数,每以笑调佞諛詶悦之,故得推迁。”
分類:应酬取悦
《漢語大詞典》:詶接
应酬接待。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始见类欺魄,寒暄粗詶接。”
《国语辞典》:桌面儿上(桌面儿上)  拼音:zhuō miàn ér shàng
交际应酬。《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还有个旗下金化城里下来的,开过大眼,讲桌面儿上,那得让他咧!」
分类:交际应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