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越王台(越王臺)
(1).在今 浙江 绍兴 种山 ,相传为 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登临之处。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吴 既灭 越 ,栖 勾践 于 会稽 之上,地方千里。 勾践 得 范蠡 之谋,乃示民以耕桑,延四方之士,作臺於外而馆贤士。今 会稽山 有 越王臺 。” 古直 《感事二律》之一:“ 越王臺 上悲歌日,竹石敲残作楚骚。”
(2).在今 广东 广州 越秀山 ,为 汉 时 南越王 赵佗 所筑。 唐 韩愈 《送郑尚书赴南海》诗:“货通 师子国 ,乐奏 越王臺 。” 清 周亮工 《寄闽南高云客蒋用弢谢尔将》诗:“作赋久荒 庾信 宅,怀人空上 越王臺 。”
《漢語大詞典》:黄木
地名。在 广州 东 南海 中。有时借指 南海 边远地区。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因其故庙,易而新之,在今 广州 治之东南海道八十里, 扶胥 之口, 黄木 之湾。” 宋 唐庚 《杂兴》诗之十二:“浪迹 苍梧 外,放怀 黄木 东。”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题蒲涧寺》词:“且游戏, 扶胥 黄木 。” 清 钱谦益 《送人之广东》诗:“兵依 黄木 占烽戍,吏映红蕉望海船。”
《國語辭典》:十三行  拼音:shí sān háng
1.著名的小楷法帖。晋王献之书洛神赋残存的一段,自「嬉」字起至「飞」字止,共十三行,故称为「十三行」。据元赵孟頫《松雪斋集》所载,墨迹有两本:一为晋时用麻笺所书,乃宋高宗先收得九行,贾似道再得四行,最后为赵孟頫所得。一为唐人用硬黄纸所书,后有柳公权跋两行,世称为「柳跋十三行」。
2.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行数并不固定。其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商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及管理外商船员等义务,却也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西元一八四二年订定南京条约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终被取消。
《漢語大詞典》:佗城
指 汉 南粤王 赵佗 的都城 番禺 (今 广州市 南部)。 尹爟 《九月上越王台》诗之二:“空教 陆 贾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属阿谁?”
《国语辞典》:罗浮山(罗浮山)  拼音:luó fú shān
山名。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和广州市增城区的交界。瑰奇灵秀,为粤中名山。相传东晋葛洪得仙术于此,故名蓬莱山。山有二峰,一峰罗生,一峰浮山,二山合体,称为「罗浮」。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地部。罗浮山》。
《漢語大詞典》:粤王台(粤王臺)
即 越王台 。在 广州市 北 越秀山 上,相传为 西汉 时 南越王 赵佗 所筑。 清 林昌彝 《渡海》诗:“楼槛排山鬼岛开,白头今诣 粤王臺 。”
分類:广州
《国语辞典》:白云山(白云山)  拼音:bái yún shān
山名。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秋日雨过天晴时,白云瀰漫半山顶,蔚为奇观,故称为「白云山」。山上有九龙泉、鹤舒台、飞霞洞等,皆以奇胜著称。
《漢語大詞典》:蕃长(蕃長)
唐 宋 时 广州 、 扬州 等地外商入口贸易,设蕃坊以供聚居,其掌理公务者,名曰“蕃长”。蕃,通“ 番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南海 舶外国船也,每岁至 安南 、 广州 ……至则本道奏报郡邑,为之喧闐,有蕃长为主领市舶使,籍其名物,纳舶脚,禁珍异。”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 广州 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入贡。”
《漢語大詞典》:鬼奴
(1). 宋 时 广州 富人掠夺海外黑人为奴,并侮称之为鬼奴。 宋 朱彧 《萍州可谈》卷二:“ 广中 富人多蓄鬼奴,絶有力,可负数百斤……色黑如墨,唇红齿白,髮鬈而黄。”
(2). 清 末对谄媚外国侵略者的人的蔑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蕉轩随录》:“乃叹鬼奴之为害烈也。”自注:“京师人称通商衙门官员为鬼奴,以其諂媚夷人无所不至也。”
《國語辭典》:市舶司  拼音:shì bó sī
职官名。唐置,于广州、泉州、杭州等处与域外各国通商,掌蕃货、海舶、徵榷、贸易之事,犹今之海关。宋元明因袭之,清废。
《漢語大詞典》:烹蛇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十载: 元嘉 中, 广州 有三人共入山中伐木。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取煮之。汤始热,便闻林中如风雨声。须臾,有一蛇大十围,长四五丈,径来汤中衔卵去,三人无几皆死。后因以“烹蛇”为典,谓其事会招来祸殃。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饲雀曾传庆,烹蛇詎有殃。”
《漢語大詞典》:南海神
南方之神。庙在 广东省 广州市 东南。隋书·礼仪志二:“ 开皇 十四年闰十月,詔…… 东海 於 会稽县 界, 南海 於 南海镇 南,并近海立祠。”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海於天地间,为物最鉅,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 河伯 之上,号为 祝融 。”参阅通典·吉礼五。参见“ 祝融 ”。
《國語辭典》:祝融  拼音:zhù róng
1.火神。《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其神祝融。」汉。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后用以指火或火灾。如:「因祝融肆虐,这些人顿时无家可归。」
2.南方之神或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唐。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
《漢語大詞典》:市舶使
官名。 唐 代在 广州 等地设市舶使,掌海外贸易、关税等。新唐书·柳泽传:“ 开元 中,转殿中侍御史,监 岭南道 。时市舶使、右威卫中郎将 周庆立 造奇器以进。”参见“ 市舶司 ”。
《國語辭典》:市舶司  拼音:shì bó sī
职官名。唐置,于广州、泉州、杭州等处与域外各国通商,掌蕃货、海舶、徵榷、贸易之事,犹今之海关。宋元明因袭之,清废。
《国语辞典》:黄花冈(黄花冈)  拼音:huáng huā gāng
地名。位于广东省广州城北门外的白云山麓。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1911),革命党人起义,攻袭总督署,事败,殉难者八十馀人,得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此。
《国语辞典》:粤秀山(粤秀山)  拼音:yuè xiù shān
山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之北,城跨其上。也称为「观音山」、「越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