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佳人修竹
 
佳人空谷
 
修竹翠罗寒
 
天寒日暮
 
天寒岁暮
 
天寒翠袖倚修竹
 
日暮修竹佳人
 
绝代佳人,幽居空谷
 
翠袖佳人
 
袖纱寒
  
倚修竹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八〈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幽居在山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败【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摘花不插髻】【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匊【采柏动盈握】。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玠,字太玉,浈阳(今广东英德县东)人。理宗嘉熙初以上舍对策,极言天下事。官潮阳尉。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知博罗县。擢太府寺丞。明崇祯《博罗县志》卷二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粤诗·卷四三
郑玠,字太玉。浈阳(今属广东英德)人。少而博学,通经史,工诗文,入太学。宋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特奏名。淳祐四年(一二四四)释褐知博罗县事,赋诗志喜,遂结庐幽居洞后,每政暇,辄至读书其中,自称幽居野人云。时有异人逍遥子者,常与唱和,为神明之交。玠治邑清静不苟,政成人和,有曹参之风。擢大府寺丞。明黄佐《广东通志》卷五八、明郭棐纂万历三十年刊《广东通志》卷三一有传。诗九首。
全粤诗·卷五五
郑太玉,潮阳人。事见明隆庆六年《潮阳县志》卷一五。诗一首。郑太玉,明林大春纂隆庆六年刊《潮阳县志》一五、清吴颖纂修顺治十八年刊《潮州府志》卷一一作“郑大玉”。
全宋文·卷三七六九
郑总,字太玉,宣和间奉议郎、太府寺丞。
《國語辭典》:幽居  拼音:yōu jū
1.隐居。《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法真传》:「幽居恬泊,乐以忘忧。」《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鸣嘤已悦豫,幽居犹郁陶。」也作「幽栖」。
2.幽静的居所。《文选。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脩竹茂林诗》:「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
《漢語大詞典》:遁世幽居
亦作“遯世幽居”。 见“ 遁世隐居 ”。
《漢語大詞典》:遁世隐居(遁世隱居)
避世而深居不仕。 汉 焦赣 《易林·革之旅》:“遁世隐居,竟不逢时。”亦作“ 遁世幽居 ”。 北齐 刘昼 新论·遇不遇:“ 齐 之 华士 ,栖志丘壑,而 太公 诛之; 魏 之 干木 ,遁世幽居,而 文侯 敬之。”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和王君玉》之十六:“杜门宴坐无伤道,遯世幽居也是贤。”
《分类字锦》:履道幽居
白居易 吾庐诗 新昌小院松当户,履道幽居竹绕池。莫道两都空有宅,林泉风月是家资。
分类:宅舍
《漢語大詞典》:烟萝(煙蘿)
亦作“烟萝”。
(1).草树茂密,烟聚萝缠,谓之“烟萝”。 唐 李端 《寄庐山真上人》诗:“更説 谢公 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璚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明 陈所闻 《驻马听·泛西湖》曲:“指点着六桥柳浪,三 竺 云峦, 石屋 烟萝。” 清 周准 《发朱砂庵经观音岩登石人峰》诗:“俯身入烟萝,欲诣仙人宅。”
(2).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唐 裴铏 《传奇·文箫》:“一斑与两斑,引入 越王山 。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 周楞伽 辑注:“烟萝,道家称隐居修真的地方。” 宋 苏舜钦 《离京后作》诗:“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 明 屠隆 《綵毫记·别妻走京》:“何意入利名韁锁,惆悵别烟萝。” 康有为 《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只愁好春色,无处着烟萝。”
《漢語大詞典》:空居
(1).谓家中无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长卿 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
(2).幽居。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空居无俗,素馆何尘?”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分類:幽居
《國語辭典》:蛰伏(蟄伏)  拼音:zhí fú
动物藏伏在土中不食不动。《淮南子。天文》:「百虫蛰伏,静居闭户。」
《國語辭典》:幽人  拼音:yōu rén
幽隐山林的人。《文选。班固。幽通赋》:「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髣髴。」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漢語大詞典》:深居
幽居,不跟外界接触。《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深居以避辱。” 唐 周贺 《送僧还南岳》诗:“自説深居后,邻州亦不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至 宣德 二年七月,上諭三法司,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清史稿·简亲王喇布传:“上諭曰:‘ 简亲王 喇布 自至 江西 ,无尺寸之功,深居会城,虚糜廪餉。’”
《漢語大詞典》:沈冥
亦作“沉冥”。
(1).谓幽居匿迹。 汉 扬雄 《法言·问明》:“ 蜀庄 沉冥, 蜀庄 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 李轨 注:“沉冥,犹玄寂,泯然无迹之貌。”宋书·袁粲传:“席门常掩,三径裁通,虽 扬子 寂寞, 严叟 沉冥,不是过也。” 清 钱谦益 《奉诏削籍南归》诗:“尘世荣枯通与苓, 蜀庄 只合老沉冥。”
(2).指隐居的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光禄 在 东山 ,萧然无事,常内足於怀。有人以问 王右军 , 右军 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义〉序》:“余飘泊四方,卖文以糊其口,未有访沉冥而叩寂寞者。”
(3).低沉冥寂。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沉冥消意气,穷饿耗肌肤。”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诗:“老去门徒多谢遣,病来意绪转沉冥。” 王统照 《号声》:“这样悲壮与激沉的声音只宜于黑暗中的远听,不合于在绿荫下与柔静的光色中作愉悦的闻赏?然而我听了也没有极大的憎恶与沮恨的意念,只感到沉冥,低怨的分量比其他的分量多。”
(4).昏暗;幽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蛾:“返至山中,日已沉冥,两足跛踦,步不能咫。”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二:“烟树隔沉冥,苍茫沓难覩。”
(5).犹埋没,沉沦。 唐 皎然 《苕溪草堂简潘丞述汤评事衡四十三韵》:“蹈善嗟沉冥,履仁伤堙阨。” 宋 范成大 《次韵庆充避暑水西寺》:“兹游岂易得,未用叹沉冥。”
(6).沉迷。 清 方苞 《书〈儒林传〉后》:“ 汉 之文学虽非古,犹以多诵为通经也;又其变遂滥於词章,终沉冥而不返焉。”
(7).佛教语。犹幽冥。亦指幽冥中人。《楞严经》卷四:“引诸沉冥,出於苦海。” 宋 陆游 《安隐寺修钟楼疏》:“浮翠流丹,倘復还于巨丽;撞昏击晓,实大警于沉冥。”
《國語辭典》:幽远(幽遠)  拼音:yōu yuǎn
幽深邃远。《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往年车骑灭燕,亦犯岁而捷之。天道幽远,非汝所知也。」《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夫圣人之言,显而晦,微而婉,幽远而难闻。」
《漢語大詞典》:竹馆(竹館)
用竹建造的房舍。亦泛指幽居别墅。 宋 梅尧臣 《池州陈生见过》诗:“竹馆忽枉驾,山樽聊解颐。” 宋 梅尧臣 《送胥裴二子回马上作》诗:“念此日暮时,寂寞闭竹馆。”
《漢語大詞典》:幽女
幽居无偶的女子。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后宫多幽女者,下民多旷未。”
《漢語大詞典》:幽褐
谓幽居贫困之士。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三:“眷然顾幽褐,白云空涕洟。”
分類:幽居贫困
《國語辭典》:转烛(轉燭)  拼音:zhuǎn zhú
风中摇曳晃动的烛火。比喻世事及岁月迁流迅速。唐。杜甫〈佳人〉诗:「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