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侯马盟书(侯马盟书)  拼音:hóu mǎ méng shū
在山西侯马出土的盟誓书。据考订,制作时间约当周敬王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间。盟词用毛笔写在玉石上,大部分为朱书,少数用墨书。结体方扁,用笔生动老练;起笔多取侧势,笔处多尖笔出锋,变化多端。
《国语辞典》:巨石文化  拼音:jù shí wén huà
属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之一。约从西元前三千年至西元前一千四百年。分布于欧洲大西洋沿岸、中国东北、日本、韩国及印度等地。以巨石建筑的古代坟墓、祭场、石瓮及石环等为特徵。
《国语辞典》:迦罗林朝(迦罗林朝)  拼音:jiā luó lín cháo
西元七五一年至九八七年由法兰人所建的第二王朝。自本平至路易五世,曾统治绝大部分的西欧,后灭于卡佩王朝。
《国语辞典》:零缺点运动(零缺点运动)  拼音:líng quē diǎn yùn dòng
西元一九六○年至一九七○年代兴起的管理热潮。其宗旨是勉励员工在工作中不发生任何错误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其目的是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忱,期勉员工「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做好」,消除「犯错是人之常情」的观念,自行把工作做好,而不是单靠由上而下的指令、监督来做事。
《国语辞典》:马其诺防线(马其诺防线)  拼音:mǎ qí nuò fáng xiàn
西元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五年前后,法国为预防德国进攻,在东部边境所建造的坚固防线。此方案由法国陆军部长马其诺所建议,故称为「马其诺防线」。整条防线从法国北部的泰昂维市开始,向东沿莱茵河,经过林巴,再转向南,一直到比尔福市。
《国语辞典》:新疆回变(新疆回变)  拼音:xīn jiāng huí biàn
清咸丰六年至光绪三年(西元1856~1877),回教徒对清廷的叛变。先起于云南,后陕西、甘肃、新疆等地趁机跟进,新疆地区更建立回教汗国,于光绪三年为左宗棠所平定。
《国语辞典》:意象主义(意象主义)  拼音:yì xiàng zhǔ yì
美国一九○九年至一九一七年间由庞德(Ezra Pound)等人倡行的诗论。注重意象之明白表达,主题和形式摆脱因袭之风,强调唯有准确完美的意象,才能发挥诗的精义。
《国语辞典》:毛刻本  拼音:máo kē běn
明汲古阁毛晋自万历末年至清顺治初年所校刻刊定六百多种的书籍,称为「毛刻本」。也称为「汲古阁刻本」。
《国语辞典》:威灵顿(威灵顿)  拼音:wēi líng dùn
Wellington
1.人名。(西元1769~1825)英国名将。西元一八○九年至一八一四年间,进兵巴尔干半岛,所向无敌,法军为之胆寒。滑铁卢之役,打败拿破崙,功勋卓著。俄普奥三国均赠以元帅头衔,并赐公爵。世称为「威灵顿公」。也译作「惠灵吞」。
2.地名。纽西兰的首都。位于北岛的南端,滨科克海峡。港湾良好,毛织业及罐头业鼎盛,为该国内陆与海洋贸易中心。
《国语辞典》:新人类(新人类)  拼音:xīn rén lèi
1.原为日本新名词,约指西元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年之间出生的人,标榜自我,不受传统价值观束缚的一群人。主要的作风为敢于突破传统,追求自由、率性、自然的生活态度,而且勇尝试新事物。如:「战后出生的新人类,享有远胜以往的物质生活。」
2.《旧约圣经》中指以诺亚为祖先繁衍下来的人类。参见「大洪水」条。
《漢語大詞典》:埃涅阿斯纪
一译“伊尼特”。史诗。古罗马维吉尔作于公元前30年至前19年。共十二卷,约一万二千行。描写特洛伊被希腊军攻陷后,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天神护卫下携家出逃,辗转到了意大利,娶当地公主为妻,建立了罗马城,开始朱里安族的统治。
《漢語大詞典》:大众哲学
艾思奇著。1934年至1935年在《读书生活》连载,1936年出版单行本。用生动通俗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读物,在当时影响很大。后收入《艾思奇文集》
《漢語大詞典》:十年内乱(十年内亂)
特指我国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的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 露菲 《当酸枣红了的时候》:“父亲 孟树 是市某局局长,十年内乱受尽折磨,现在官复原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