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干 → 乾干”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干冬(乾冬)
干燥少雨的冬季。 清 黄景仁《春雨望新安江》诗:“苦缘上流势猛恶,乾冬尚且艰行艭。”
分類:干燥
《漢語大詞典》:乾物
1.使物干燥。《书·洪范》“曰雨曰暘” 孔 传:“雨以润物,暘以乾物。”
2.干制的食物。仪礼·乡射礼“荐脯用籩” 汉 郑玄 注:“脯用籩,籩宜乾物也。”
《漢語大詞典》:乾冬
干燥少雨的冬季。 清 黄景仁 《春雨望新安江》诗:“苦缘上流势猛恶,乾冬尚且艰行艭。”
分類:干燥
《漢語大詞典》:炒青
(1).制茶干燥工序之一。如制绿茶时,鲜茶叶经杀青、揉捻后,放在锅里炒干,叫做炒青。
(2).绿茶的一种。如:炒青的价格比龙井便宜得多。
《漢語大詞典》:明燥
明亮干燥。左传·昭公三年“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塏者” 唐 孔颖达 疏:“以所居下湿尘埃,故欲更於明燥之处。”
分類:明亮干燥
《國語辭典》:散剂(散劑)  拼音:sǎn jì
系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而加以制成的乾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外用。也称为「粉剂」。
《漢語大詞典》:焦干(焦乾)
(1).极其干燥。 汉 焦赣 《易林·泰之困》:“振急絶理,常阳不雨。物病焦乾,华实无有。” 向春 《煤城怒火》第三三章:“晒得焦干的玉米棒、高粱穗捆得好好的。”
(2).喻拮据。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我这几日不曾见他,就弄我手里都焦乾了。”
分類:拮据干燥
《漢語大詞典》:燥涩(燥澀)
干燥滞涩。法苑珠林卷十二:“脣口乾枯,喉舌燥涩,身体屈弱,气力绵微,喘息出声,犹如挽锯。” 茅盾 《一个女性》七:“她觉得眼睛里像塞进一块炽炭那样的燥涩,舌尖僵硬的像一块木片。”
分類:干燥滞涩
《漢語大詞典》:燥坚(燥堅)
干燥坚固。 元 袁桷 《献州交河县先圣庙碑》:“礼殿弗虔,墉栋庳穿,我究我环,筑营燥坚。”
分類:干燥坚固
《漢語大詞典》:乾烈
干燥炽热。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甲辰岁荒:“自四月不雨,直至八月,中间虽小雨数次,地方溼而燥日如火,随就乾烈,沟洫扬尘,河港成裂,禾苗尽槁。”
分類:干燥炽热
《國語辭典》:乾渴  拼音:gān kě
乾燥口渴。如:「剧烈运动后,容易感到乾渴。」
《國語辭典》:干结(干結)  拼音:gān jié
对官府出具的字据,表明如有不实,甘心受罚。《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地方邻里见有干结在官,委是不孝小人父母,父母要声说,自知不是,缢死了的。」
《漢語大詞典》:晾晒(晾曬)
曝晒;使干燥。 韩少功 《西望茅草地》:“衣已经洗完了,晾晒在猪场边的铁丝上。” 韩北屏 《非洲夜会·双城记》:“﹝我们﹞又看到铁丝网内有些平房住宅,门前晾晒花花绿绿的妇女衣衫。”《新民晚报》1986.9.9:“﹝火腿﹞晾晒四十天,进行‘日光加工’,同时使外表的毛细管封闭。”
《漢語大詞典》:僵燥
谓硬化,干燥。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旹 弟 静 绍封” 裴松之 注引 晋 鱼豢 《魏略·清介传·沐并》:“壙穴之内,錮以紵絮,藉以蜃炭,千载僵燥,託类神仙。”
分類:硬化干燥
《漢語大詞典》:燥裂
干燥而开裂。例如:口唇燥裂。
分類:干燥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