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7,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枇杷
昙花
杨梅
探春
木犀
寒翠
素馨
杉松
蒲桃
黄杨
龙香
月桂
珊瑚树
青桂
蒲葵
《國語辭典》:枇杷  拼音:pí pa
植物名。蔷薇科枇杷属,常绿乔木。叶长椭圆形或倒披针长椭圆,具短柄,互生,先端锐,边缘具疏锯齿。圆锥花序顶生,花小色白。果实也称为「枇杷」,呈淡黄色或橙黄色,味甘美,可食。叶子和核果可入药,具镇咳作用。
《國語辭典》:琵琶  拼音:pí pa
乐器名,弹拨乐器。又称枇杷。这个名称来自所谓「推手为枇,引手为杷」之最基本的弹拨技巧。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短颈鲁特琴族弹拨乐器的总称。秦代人民根据圆的形式创出直柄、圆形音箱的弹拨乐器,至秦汉不断改进,定型为四弦十二品位,用手弹拨的乐器,为今阮弦之前身。西元四世纪,西域文化交流,致使半梨形音箱,四弦四柱的琵琶传入中原。唐、宋以来在这两种琵琶基础上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现今半梨形音箱,以桐木板蒙面,琴颈向后弯曲,称为曲项琵琶,今日常见有南管琵琶和国乐常使用的琵琶。琴杆与琴面上皆为四相四弦。除用于歌唱、曲艺、戏曲和歌舞伴奏外,也用于乐器的合奏、伴奏和独奏。也称为「鼙婆」。
《國語辭典》:昙花(曇花)  拼音:tán huā
植物名。仙人掌科昙花属,多年生多肉质草本。主枝圆柱形,新枝扁平,绿色,叶状。花喇叭状或漏斗形,长二十五至三十公分,径约十二公分,白色,生在分枝边缘上,多于夜间开放,然不久即凋谢。也称为「琼花」、「月下美人」。
《漢語大詞典》:优昙钵(優曇鉢)
梵语的音译。又译为优昙、优昙华、优昙钵罗、优钵昙华、乌昙跋罗。即无花果树。产 印度 ,我国 云南 等地亦有生长。其花隐于花托内,一开即敛,不易看见。佛教以为优昙钵开花是佛的瑞应,称为祥瑞花。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子良 启进沙门於殿户前诵经, 世祖 为感,梦见优曇鉢花。”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临摹》:“ 逸少 笔迹如优曇鉢花,近世罕见。”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优昙钵》:“今 广东 新兴县 有优曇鉢,似枇杷,无花而实,即所谓无花果也。”
《國語辭典》:杨梅(楊梅)  拼音:yáng méi
1.植物名。杨梅科杨梅属,常绿乔木。生暖地,高约六至七公尺。叶互生,长倒卵形至长椭圆形,背面疏被金黄色线体。花小,单性。果实夏熟,球形,由多数囊状体密生而成之外果皮成熟时色红紫,味甘酸,可食,树皮可制染料。
2.地名。隶属于桃园市,面积约八十九平方公里,位于桃园冲积扇南部,有纵贯线公路、铁路通过。
《漢語大詞典》:杨梅疮(楊梅瘡)
梅毒所发之疮,色红,似杨梅。亦指梅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杨梅疮》:“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三:“ 正德 时 九江 知府 汪颖 ,作《食物本草》,言 庐山 温泉,方士教患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汗出为度,旬日即愈。”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一个鼻子上红暗暗的,要长杨梅疮的,姓 鹿 ,名字叫 鹿亚元 。”亦省称“ 杨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疳疮》:“生杨梅时,或误用熏、搽等药以致腐烂如臼者,名杨梅疳。”
分類:梅毒杨梅
《國語辭典》:探春  拼音:tàn chūn
1.初春时到郊外游玩。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探春》:「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
2.探望春光。唐。郑谷 巴江诗:「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
3.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贾政之女,庶出,依大排行,行三。为人事理分明,说话又条理,颇受人敬爱。
《國語辭典》:木犀  拼音:mù xī
植物名。木犀科木犀属,灌木或乔木。叶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背面网脉显著,先端尖或渐尖。花白色或淡黄色至橘红色,芳香。核果或浆果,蓝色。因花蕊如金色的「粟子」点缀在枝头,故也称为「金粟」。供观赏,花可用为香料及润发。也称为「木樨」、「丹桂」、「桂花」。
《漢語大詞典》:寒翠
指常绿树木在寒天的翠色。 南朝 梁 范云 《园橘》诗:“芳条结寒翠,圆实变霜朱。” 唐 张仲素 《宫中乐》诗之五:“奇树留寒翠,神池结夕波。” 宋 林逋 《山村冬暮》诗:“雪竹低寒翠,风梅落晚香。”
《國語辭典》:素馨  拼音:sù xīng
植物名。木犀科茉莉花属,攀缘灌木。高三四尺,羽状复叶,小叶三至九枚。聚伞花序具一至十朵花,合瓣花冠,五裂,白色,香气颇烈,可制香水。原产印度、华西至喜马拉雅地区。也称为「耶悉茗」、「野悉蜜花」。
《漢語大詞典》:杉松
(1).杉树与松树。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四:“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唐 韦应物 《对春雪》诗:“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
(2).树名。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叶线型,先端尖或钝,球果圆柱形。分布于 长白山 及 吉林 山区,为 东北 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也称沙松、东北杉松。
《國語辭典》:蒲桃  拼音:pú táo
1.葡萄的果实。参见「葡萄」条。明。陈与郊《昭君出塞》:「你有一日蒲桃春酿赏,又只怕鸿雁秋来断八行。」
2.植物名。桃金娘科赤楠属,常绿乔木。单叶,对生,狭披针形,长十二至二十五公分。顶生聚伞花序。果实卵或球形,黄熟。果可食,味香甜,汁液可制饮料。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也称为「香果」。
《國語辭典》:葡萄  拼音:pú táo
植物名。葡萄科葡萄属,落叶大藤本,卷须分叉。叶掌状三至五深裂或中裂,具长柄,互生,心状圆形。圆锥花序,花瓣呈帽状合生,黄绿色。果实也称为「葡萄」,球形或椭圆形,呈紫或淡绿色,酸甜多汁,是常见水果,可酿酒。也称为「蒲桃」、「蒲萄」、「蒲陶」。
《漢語大詞典》:黄杨(黄楊)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对生,披针形或卵形,花黄色而有臭味。木材淡黄色,木质致密,可以做雕刻的材料。
《國語辭典》:龙香(龍香)  拼音:lóng xiāng
1.1.一种香木。古人曾用以制拨琴的弹片。唐。郑嵎〈津阳门〉诗:「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
2.一种香料。《水浒传》第一回:「亲奉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醒世恒言。卷一二。佛印师四调琴娘》:「内官捧有内府龙香,神宗御手拈香已毕,铺设净褥,行三拜礼。」
《國語辭典》:龙涎香(龍涎香)  拼音:lóng xián xiāng
一种香料。凝结如蜡,得自鲸鱼内脏。《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内官一队队捧出金炉,焚了龙涎香。」也称为「龙涎」。
《國語辭典》:月桂  拼音:yuè guì
1.植物名。樟科月桂树属,「月桂树」之简称。参见「月桂树」条。
2.神话传说中的月中桂树。亦借指月亮。南朝梁。元帝〈刻漏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晖。」《红楼梦》第四八回:「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3.旧称登科为折桂,其后因月中有桂,故也称为「月桂」。唐。周墀〈贺王仆射放榜〉诗:「虽欣月桂居先所,更羡春兰最后荣。」
《國語辭典》:月中桂  拼音:yuè zhōng guì
神话传说中月中的桂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日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國語辭典》:珊瑚树(珊瑚樹)  拼音:shān hú shù
1.珊瑚的俗称。参见「珊瑚」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清。龚自珍〈人月圆。绿珠不爱珊瑚树〉词:「绿珠不爱珊瑚树,情愿故侯家。」
2.植物名。忍冬科荚蒾属,常绿乔木。高约六公尺,全株平滑。叶有柄,对生,长椭圆形,全缘或略呈波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冠白色,钟形。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珊瑚状红色,后再变为暗紫褐色。可供观赏,亦可作为防火树。
《國語辭典》:珊瑚  拼音:shān hú
珊瑚虫在暖海中结合营生,其所分泌的石灰质骨骼,即为珊瑚。形状分歧如树枝,故俗称为「珊瑚树」。色彩鲜艳美观,有白色、红色、桃红色及黑色等,质地略硬,可制成项鍊、胸针、领带夹等饰品。
《漢語大詞典》:青桂
(1).桂树。桂树常绿,故称。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一:“ 元光 中,帝起 寿灵坛 ……四面列种软枣,条如青桂,风至自拂堦上游尘。”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青桂羞烈,沉水惭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误掇恶名:“ 裴筠 婚 萧楚公 女,言定未几,便擢进士。 罗隐 以一絶刺之,略曰:‘细看月轮还有意,信知青桂近 嫦娥 。’”
(2).香料名。即青桂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苏恭 曰:“沉香、青桂、鷄骨、马蹄、煎香,同是一树,出 天竺 诸国。”参见“ 青桂香 ”。
《漢語大詞典》:青桂香
香木名。与沈香同出一树。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中:“案此八物(指蜜香、沈香、鷄骨香、黄熟香等)同出於一树也……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沈香﹝集解﹞引 苏颂 曰:“ 沈怀远 《南越志》云:‘ 交趾 蜜香树,彼人取之,先断其积年老木根,经年其外皮乾俱朽烂,木心与枝节不坏,坚黑沈水者,即沈香也……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
《國語辭典》:蒲葵  拼音:pú kuí
植物名。棕榈科蒲葵属,常绿乔木。茎干为单干直立,高五至二十公尺。叶近圆形,掌状中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先端二裂,渐尖,下垂。花色白或黄绿,果椭圆形,内有一颗种子。其叶可作蒲扇或编成草帽,苞毛可以作绳子或刷子,嫩芽可食。原产华南及中南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