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被池
为保持被子盖在上身的一头不沾汗垢而缝上的布帛。池,边饰。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池毡:“今人被头别施帛为缘者,犹谓之被池。” 沈砺 《无题》诗:“最怯春寒透被池,残灯无力軃娇肢。”
《漢語大詞典》:青缃(青緗)
(1).青色和浅黄色。也指这两种颜色的织物。 明 徐渭 《宴集翠光岩》诗:“暂脱锦袍悬翠壁,忽抽彤管拂青緗。”
(2).古代常用这种颜色的布帛作书衣、封套。因用以指书籍、画卷等。周书·沈重传:“青緗起焰,素篆从风。”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余生平駑钝,世事懵然,独癖嗜青緗,逾於饮食。” 蔡有守 《晦闻嘱题蒹葭图》诗:“此间谁识凄凄意,写入青緗祇是秋。”
(3).指青箱学。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锺六月》:“但某 白社 狂人,青緗末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中垒 父子,奕叶青緗。” 明 何景明 《寄樊国宾》诗:“业绍青緗旧,名沾玉牒香。”
《國語辭典》:砑光  拼音:yà guāng
1.用器具轧磨使物光滑。如:「砑光布」、「砑光纸」。
2.眉来眼去,调情戏谑。《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吴山初然只道好人家,容他住,不过砑光而已。」
《漢語大詞典》:砑光帽
见“ 砑绢帽 ”。
《國語辭典》:财帛(財帛)  拼音:cái bó
金钱和布帛,泛指钱财。《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散财帛以赏赐,厚具以饶给之。」《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我虽则同老爹是个旧邻居,却从来不曾通过财帛。」
《國語辭典》:染人  拼音:rǎn rén
1.职官名。掌管染丝帛等事。《周礼。天官。染人》:「染人,掌染丝帛。」
2.从事染色工作的工人。唐。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因命染人与针女,先制两裘赠二君。」
《國語辭典》:织布(織布)  拼音:zhī bù
1.以丝、麻、棉、毛等线编制成布匹。《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2.纺织品。《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公仪休传》:「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
《漢語大詞典》:本资(本資)
指粮食、布帛等基本生活资料。管子·八观:“本资少而末用多者,侈国之俗也。” 尹知章 注:“本资,谓穀、帛。”
《漢語大詞典》:岁调(歲調)
每年定额的布帛税。北史·卢同传:“时 相州 刺史 奚康生 徵百姓岁调,皆长七八十尺。”
《漢語大詞典》:匹段
泛指布帛等纺织品。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请令州府差人自糶官盐,收实估匹段。”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制》:“共赐钱一万贯,以内库及户部见在匹段支送,充赏给 幽州 、 庐龙 并 瀛 、 莫 等州将士。”
《漢語大詞典》:织机(織機)
(1).织造工具。其作用为将经线与纬线按一定规律织成布帛。艺文类聚卷六五有 晋 杨泉 《织机赋》
(2).织作布帛。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中:“某之文如野嫗织机,虽能成幅而终非锦绣。” 宋 赵汝燧 《耕织叹》:“雪团落架抽茧丝,小姑繅车妇织机。”
《漢語大詞典》:织组(織組)
(1).谓经纬相交,织为布帛。组,编织。《诗·鄘风·干旄》“素丝紕之” 毛 传:“紕,所以织组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吴起 ﹞使其妻织组而幅狭於度。 吴子 使更之,其妻曰:‘诺。’”
(2).用于比喻排比辞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元 舒道原 ﹞其文章颇有法律,诗则纵横排宕,不尚纤巧织组之习。”
《國語辭典》:缃缥(緗縹)  拼音:xiāng piǎo
1.做衣服所用的浅黄色和青白色的布。《续汉书志。第三○。舆服志下》:「贾人,缃缥而已。」
2.古人以缣帛为书套,故称书籍为「缃缥」。《梁书。卷三三。王僧孺传》:「直以章句小才,虫篆末艺,含吐缃缥之上,翩跹樽俎之侧。」也称为「缃素」。
《国语辞典》:修边(修边)  拼音:xiū biān
修整布帛或一些手工艺品的边缘。如:「这件衣服只差修边的步骤即可完成。」
《漢語大詞典》:端匹
古代布帛计量词。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此为丝线既经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説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五年:“悉罢诸道行营将士,共赐布帛二十八万端匹。” 胡三省 注:“ 唐 制:布帛六丈为端,四丈为匹。”
《漢語大詞典》:小砑
轻轻以石碾物使之光滑。常指经此法加工之布帛笺纸。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题破香牋小砑红,诗篇多寄旧相逢。” 宋 贺铸 《凤栖梧》词:“爱我竹窗新句鍊,小砑綾牋,偷寄西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