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山世
【佛学大辞典】
(杂名)比丘之住处,山中与聚落也。行事钞上一之一曰:「山谓兰若,即上根也,世谓聚落。」
山外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支那天台山,绍四明之流,称为山家宗,晤恩之流义,称为山外宗。(参见:晤恩)
晤恩
【佛学大辞典】
(人名)宋慈光院晤恩。高论尊者清竦之旁出,山外宗之祖也。初就志因学三观之旨,道名大播。雍熙三年入寂,寿七十五。稽古略四曰:「初天台宗,自唐德宗建中三年荆溪尊者灭后,五传至清竦,竦有二弟子,曰义寂,曰志因。寂以教观之正脉传于义通,通传于四明之知礼,下竺之遵式,源源授受。志因传于晤恩,恩之名,著于僧史。恩传于洪敏与源清,清传于孤山之智圆与梵天之庆昭,昭传于继齐与威润,境观解行,各师其说。四明之知礼,辞而辟之,衡岳之家世斥之为山外宗。」宋僧传七、佛祖统纪十有传。
山形柱杖
【佛学大辞典】
(物名)不加修饰之木杖也。
山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寺院之外门也。宋史曰:「法驾临山门,黄云覆辇道。」凡寺院必有山林。故指寺院之门曰山门,又寺院全体亦曰山门。高僧传曰:「支遁于石城山立栖光寺,宴坐山门,游心禅苑。」
山门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山众徒,劝请住持之文疏也。
山家
【佛学大辞典】
(流派)以名四明天台之流义。对于山外之称,天台之正系也。
山海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之略。
山海空市
【佛学大辞典】
(杂语)止观七曰:「若觉无常过于暴水猛风掣电,山海空市无逃避处。」辅行曰:「法句经二云:昔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神通。知后七日一时皆死,共议之。我等四人有五通力,翻覆天地,扪摸日月,宁不可避死乎?一人云:吾入大海下至地,上出水。一人云:吾入须弥之腹,还合其山。一人云:吾转举于空中。一人云:吾入大市之中。皆云避于如是处,无常之杀鬼,岂知我处耶?议毕,谒王述其意而去。过七日市监奏王曰:『有一梵志卒死市中,王云一人已死,馀三岂免?』」法句譬喻经二,举此因缘。(参见:杀鬼)
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阿难当来成佛时之名。法华经人记品曰:「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惠自在通王如来。」
山毫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山譬笔之多也。华严经曰:「假令有人,以大海量墨,须弥聚笔,书写于此普眼法门一品中一门乃至一义中一句不得少分,何况能尽?」吽字义曰:「地墨四身,山毫三密。」
山僧
【佛学大辞典】
(杂语)僧侣自称之代名词乃谦逊之语。【又】山野之僧也。
天台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在浙江省台州天台县之西,仙霞岭脉之东支也。形势高大,西南接括苍雁荡,西北接四明金华,蜿蜒东海滨,如衣之有缘。隋智者大师依此山而开辟一宗,因之有天台宗之名。观音玄义记一曰:「天台山者即大师栖身入寂之所。」辅行一曰:「台者星名,其地分野应天三台,故以名焉。」大明一统志四十七曰:「天台山在天台县西一百一十里,道书是山上应台星,超然秀出。有八重视之如一帆,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
天台山方外志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十卷,明释传灯著。自山名以讫文章,有涉玆山者,罔不采其故实,掇彼菁藻。至台教之真文,高人之遗韵,尤加详焉。凡研究台教者此为必备之书。【又】十二卷。清齐召南原撰。阮元重订。志以天台山方外为名,与郡邑志,体例稍殊。宜详山水,而略城乡。详释道,而略儒门。齐志于此三门,间有漏误。今以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赤城志、梁高僧传、唐续高僧传、宋高僧传诸书、订讹补阙。以成完书。
天竺五山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五山十刹)
【佛学大辞典】
(名数)智度论三曰:「问曰:佛何以多住王舍城?答曰:以坐禅精舍多故,馀处无有如竹园。鞞婆罗跋恕Vaibha%ra vana、萨多般那求呵Saptaparn!aguha%(南山石室)、因陀罗势罗求呵Indras/ailaguha%、萨簸恕魂直迦钵婆罗Sarpiskun!aika-pa%vara’、耆阇崛Gr!dhraku%t!a,五山中有五精舍。竹园Ven!u%vana,在平地。」
天梯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天台山之异名。辅行一曰:「有云本名天梯,谓其山高可登而升天,后人讹传,故云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