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仙省
指尚书省。《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故 越州 千秋观 道士 贺知章 ,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
分類:尚书省
《漢語大詞典》:宫台(宫臺)
(1).宫殿台榭。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勾践 小城, 山阴城 也。周二里二百二十三步,陆门四,水门一。今仓库是其宫臺处也。” 唐 李贺 《春归昌谷》诗:“青树 驪山 头,花风满 秦 道。宫臺光错落,装画徧峯嶠。” 王琦 汇解:“宫臺,谓 驪山 上下宫殿臺榭,如 华清宫 、 集灵臺 、 按歌臺 、 舞马臺 之属。”
(2).尚书省的别称。 东汉 以尚书辅佐皇帝,直接处理政务。因官署设在宫中,故称宫台。又称宫省。南齐书·鄱阳王锵传:“宫臺内皆属意於 鏘 ,劝 鏘 入宫发兵辅政。”参见“ 宫省 ”。
《國語辭典》:宫省(宮省)  拼音:gōng shěng
1.设于禁宫中的官署,如门下省、中书省等。
2.宫禁。《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传》:「晏长于宫省,又尚公主,少以才秀知名。」
《漢語大詞典》:粉阁(粉閣)
(1).尚书省的别称。 唐 王建 《寄杜侍御》诗:“何须服药觅昇天,粉阁为郎即是仙。”
(2).犹闺阁。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植宜男於粉阁,树君子於椒房。” 唐 殷文圭 《寄广南刘仆射》诗:“画船清宴蛮溪雨,粉阁閒吟瘴嶠云。”
《漢語大詞典》:雉省
指尚书省。 宋 梅尧臣 《次韵王舍人忆省中小桃寄江学士》:“凤池人忆去年艷,雉省客无今日狂。”参见“ 雉门车 ”。
分類:尚书省
《漢語大詞典》:雉门车(雉門車)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萧广济 《孝子传》:“ 萧芝 至孝,除尚书郎,有雉数十头,饮啄宿止。当上直,送至歧路;下直入门,飞鸣车侧。”因以“雉门车”指郎官之车。 唐 钱起 《江宁春夜裴使君席送萧员外》诗:“主人熊軾任,归客雉门车。”亦省作“ 雉车 ”。 唐 杨巨源 《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此地从头白,经年望雉车。” 唐 杨巨源 《送殷员外使北蕃》:“努力黄云北,仙曹有雉车。”参见“ 雉门 ”。
分類:郎官
《漢語大詞典》:文昌省
尚书省的别称。 宋 陆游 《寄杨济伯》诗:“昔日文昌省,频年 灧澦堆 。”参见“ 文昌臺 ”。
分類:尚书省
《漢語大詞典》:文昌台(文昌臺)
唐 代尚书省之别名。 武则天 光宅 元年,改尚书省为文昌台。 唐 陈子昂 《临卭县令封君遗爱碑》:“遂用畴咨旧章,允怀甿诵,夺之公礼,上之於文昌臺。”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漢語大詞典》:含香署
指尚书省。以尚书郎含鸡舌香奏事,故名。 唐 李颀 《圣善阁送裴迪入京》诗:“旧託含香署,云霄何足难。”参见“ 含香 ”。
《漢語大詞典》:含香
(1).带着香气。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桂含香兮作叶,藕生莲兮吐丝。” 唐 李百药 《笙赋》:“柳佩翠而辞寒,梅含香而受日。”
(2).古代妇女衔香于口以增芬芳之气。 唐 张鷟 《游仙窟》:“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 宋 辛弃疾 《瑞鹤仙·赋梅》词:“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粧难学。”
(3).谓含服香药。香,指春药。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助情花:“ 明皇 正宠妃子,不视朝政……﹝ 安禄山 ﹞因进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米而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
(4).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故常用指侍奉君王。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通典·职官四:“尚书郎口含鷄舌香,以其奏事答对,欲使气息芬芳也。” 唐 王维 《重酬苑郎中》诗:“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你且去近侍君王,准被着簪笔彤墀,含香画省,起草 明光 。”
《漢語大詞典》:凯闱(凱闈)
指尚书省。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徵入凯闈,纳言帝侧。”
分類:尚书省
《國語辭典》:三省  拼音:sān xǐng
以三事省察,泛指详察己身过失。《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明。无名氏《贫富兴衰记。楔子》:「吾日三省朝闻道,自古寒儒陋巷居。」
《漢語大詞典》:中行
(1).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
《漢語大詞典》:中台(中臺)
(1).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弥士。” 朱右曾 校释:“中臺即内臺,其外则下等也。”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國語辭典》:三台(三臺)  拼音:sān tái
1.汉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总称为「三台」。《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2.古时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为「三台」。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四。台第六。叙事》:「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3.星座名。分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各两星相比而斜上,有如天子至臣民的阶级一样。参见「泰阶」条。
《國語辭典》:仙郎  拼音:xiān láng
1.面貌年轻的仙人。比喻俊美的青年。宋。张先〈醉桃源。仙郎何日是来期〉词:「仙郎何日是来期?无心云胜伊。」《红楼梦》第五回:「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也作「仙郎」。
2.唐代称尚书省的郎中、员外郎为「仙郎」。唐。王维〈重酬苑郎中〉诗:「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
《漢語大詞典》:仙台(仙臺)
初学记卷十一引 晋 司马彪 《续汉官志》:“尚书省在 神仙门 内。”后因称尚书省为“仙臺”。 南朝 梁 王筠 《和刘尚书诗》:“客馆动秋光,仙臺起寒雾。” 唐 王勃 《上许左丞启》:“守愚空谷,歛迹仙臺。”
分類:尚书省
《漢語大詞典》:朝端
(1).位居首席的朝臣。指尚书省的长官。《宋书·王弘传》:“臣 弘 忝承人乏,位副朝端,若復谨守常科,则终莫之纠正。”文选·王俭〈褚渊碑文〉:“蹔遂冲旨,改授朝端。” 李周翰 注:“改授司徒,以为朝臣之首也。” 唐 王维 《送丘为往唐州》诗:“朝端肯相送,天子綉衣臣。”
(2).朝廷。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敷奏朝端,百揆惟穆。” 宋 王禹偁 《送田舍人出牧淮阳》诗:“药树吟多且握兰,蔼然公议满朝端。”明史·吴时来传:“ 时来 初以直窜,声振朝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门生故吏,分布朝端。”
《國語辭典》:前行  拼音:qián xíng
1.先锋部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2.以前的行为举止。《荀子。议兵》:「武王之诛纣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之也,皆前行素脩也。」
3.继续向前走。《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庄绍光也起来洗了脸,叫小厮拴束行李,会了帐,一同前行。」
4.唐、宋时尚书省六部分前行、中行、后行三等,兵部、吏部及左右司为前行。小说中多为对吏员的尊称。《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右侍森严,尽是狱级前行推款吏。」
《漢語大詞典》:后行(後行)
(1).排在后面的行列。汉书·李陵传:“ 陵 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隋书·礼仪志三:“勇者持鉦鼓刀楯,为前行,战士次之,槊者次之,弓箭为后行。” 唐 岑参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诗:“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鴈还应厌后行。”
(2). 唐 宋 时尚书省次序分前、中、后三行,工部、礼部为后行。 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分行次第:“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每行各管四司。”太平广记卷二五○引 唐 韦述 《两京新记·尚书郎》:“尚书郎,自两 汉 已后,妙选其人。 唐 武德 贞观 已来,尤重其职。吏、兵部为前行,最为要剧,自后行改入,皆为美选。”
《漢語大詞典》:都堂
(1). 唐 尚书省署居中,东有吏、户、礼三部,西有兵、刑、工三部,尚书省的左右仆射总辖各部,称为都省,其总办公处称为都堂。 宋 金 沿之。 唐 韦承贻 《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 清 赵翼 《漳州木棉庵怀古》诗:“五日都堂班絶席,百僚文案稟钧裁。”
(2). 明 代称都察院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派遣到外省的总督、巡抚都带有都察院御史衔,亦称都堂。《平山冷燕》第十一回:“这个 燕生员 ,乃是本郡 燕都堂 之子,叫做 燕白頷 。”参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都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