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甲兵百万出胸中
 
胸中兵甲
 
蟠胸兵甲

相关人物
范雍
 
范仲淹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9~
朱子《三朝名臣录》七引《名臣传》云:「仲淹领延安,养兵畜锐,夏人闻之,相戒曰:『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戎人呼知州为老子,大范谓雍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1052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秘阁校理、右司谏、权知开封府。仁宗景祐三年,上《百官图》论用人是非,忤吕夷简,出知饶、润、越三州。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改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守边数年,负防御西夏重任。庆历三年,入为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为夏竦等中伤,罢政,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官终户部侍郎、知青州。卒谥文正。工诗文及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有《范文正公集》。
全宋诗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历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词学图录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其先邠人,后徙苏州吴县。庆历间授参知政事,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有词一卷,见《彊村丛书》。
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举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改亳州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名。历秘阁校理、右司谏、知睦州、苏州、权知开封府。直言立朝,屡遭贬黜。历知饶、润、越州,进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庆州,迁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改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与韩琦、文彦博等俱为陕西名帅。庆历三年,除枢密副使,寻拜参知政事。针对北宋建立以来形成的积弊,主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五年,罢政,以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改知邓、杭、青、颍诸州。皇祐四年卒,谥文正。著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十七卷、政府论事二卷、尺牍五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贵州威清卫人,字梦范,一字小范。万历举人。知孟津县,清苦自持。迁河间府同知,告归。孙可望入黔,被杀。有《秦游草》、《峨石斋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4—1621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小范,号我素。万历十四年进士。授行人,迁礼部主事,改南京吏部。二十一年疏请复高攀龙、吴弘济官,以奖忠良,并严谕阁臣无挟私植党。帝怒斥为民。在家乡参与东林讲学之会。有《天全堂集》。
维基
安希范(1564年—1621年),字小范,号我素,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属江苏省无锡市)人。明朝官员。万历丙戌进士,官至南京户部主事。为“东林八君子”之一。安希范为如山次子,庶出。万历十四年中丙戌科(1586年)三甲进士,授行人,迁礼部主事。为养母方便,请改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因高攀龙事,上《纠辅臣明正邪》疏,为攀龙等辩解,忤辅臣王锡爵,触怒神宗,被削籍为民。回乡后,与顾宪成等重建东林书院,并主讲席。与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合称“东林八君子”。熹宗嗣位后,欲起用之,希范已然病逝。子广誉、广居伏阙上疏,表明其父遗忠。朝廷追赠希范光禄寺少卿,入祀乡贤祠。《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范又蠡,字小范,怀宁人,明诸生,顺治时隐居桐城,著《钓吟尊瓠室诗话》。
康小范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九十五
许学范,字希六,号小范,又号芋园,钱塘人。乾隆壬辰进士,历官刑部员外郎。
《國語辭典》:小范  拼音:xiǎo fàn
宋朝范仲淹。参见「范仲淹」条。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卷四。军中有范西贼破瞻》:「今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明。李梦阳〈送李中丞赴镇〉诗:「不观小范擒戎日,谁言胸中十万兵。」
《漢語大詞典》:小范老子
宋 时 西夏 人对 范仲淹 的尊称。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臣自到边上,其熟户蕃部皆呼臣为龙图老子,至於贼界,亦传而呼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在 南郑 ,见西邮俗谓父为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 大范老子 、 小范老子 ,盖尊之以为父也。”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军中有范西贼破胆》:“贼闻之曰:‘无以 延州 为意,今 小范老子 腹中有数万甲兵,不比 大范老子 可欺也。’戎人呼知州为老子, 大范 谓 雍 也。”
《漢語大詞典》:小范老子
宋 时 西夏 人对 范仲淹 的尊称。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臣自到边上,其熟户蕃部皆呼臣为龙图老子,至於贼界,亦传而呼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在 南郑 ,见西邮俗谓父为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 大范老子 、 小范老子 ,盖尊之以为父也。”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军中有范西贼破胆》:“贼闻之曰:‘无以 延州 为意,今 小范老子 腹中有数万甲兵,不比 大范老子 可欺也。’戎人呼知州为老子, 大范 谓 雍 也。”
《國語辭典》:鼠窃(鼠竊)  拼音:shǔ qiè
小贼。《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閒?」
《漢語大詞典》:小整风(小整風)
在较小范围、较短时间内进行的整顿思想作风的活动。 邓小平 《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老干部都要参加,搞个小整风也好,无非是对照条文看合格不合格嘛。”
《漢語大詞典》:小赦
小范围的赦免。史记·天官书:“风从西北来,必以庚、辛。一秋中,五至,大赦;三至,小赦。”隋书·天文志上:“九星皆明,天下狱烦。七星见,小赦;五星,大赦。”
《漢語大詞典》:小气候(小氣候)
(1).由于地表面性质的不均一或人类与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善。 黄宗英 《大雁情·她》:“它(指杨树)树种繁多,宜旱宜涝,抗风固沙。它能渐渐改变小气候,能快快献出好木材。”
(2).比喻一定范围内的特殊环境、条件等。《人民日报》1986.11.27:“ 北京市 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敞开大门,通向世界,并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外商投资的‘小气候’,欢迎海外人士前来合作。”
《国语辞典》:局促一隅(局促一隅)  拼音:jú cù yī yú
局限在某个狭小的范围内。如:「他的论断局促一隅,不足为奇。」也作「局促一隅」。
《漢語大詞典》:测地线
在曲面上一个小范围内,连接两点的最短的曲线。球面上的测地线是大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