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老少  拼音:lǎo shào
年纪老大或年纪幼小的。如:「老少咸宜」。《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國語辭典》:学步(學步)  拼音:xué bù
1.学习走路。如:「幼儿多在一岁半时开始学步。」
2.模仿别人。参见「邯郸学步」条。清。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江山如此人亦然,学步羞称时世贤。」
《國語辭典》:学步邯郸(學步邯鄲)  拼音:xué bù hán dān
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参见「邯郸学步」条。晋。桓玄 与释慧远书劝罢道:「今世道士,虽外毁仪容,而心过俗人,所谓道俗之际,可谓学步邯郸,匍匐而归。」《周书。卷四。十七。艺术传。赵文深传》:「后知好尚难反,亦攻习褒书,然竟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
分類:模仿不成
《國語辭典》:老小  拼音:lǎo xiǎo
1.老弱。《后汉书。卷六一。周举传》:「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2.家眷。《三国演义》第一二回:「陈宫急开东门,保护吕布老小出城。」
3.称人年纪愈大,行为个性却愈像个小孩子似的。如:「老小老小,越老越小。」
《國語辭典》:细人(細人)  拼音:xì rén
1.见识浅陋、器量狭小的人。《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2.地位卑微之人。《韩非子。说难》:「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閒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战国策。齐策四》:「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
3.侍妾。《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交我讨个细人,要生得好的。」
4.间谍。《前汉书平话。卷下》:「宣陈平。陈平至,商议。陈平暗喜,必山东有细人来,与刘泽说兵印。」也称为「细作」。
《漢語大詞典》:头生(頭生)
(1).头胎,第一次生育的小孩。《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我也从不曾见有七十岁的养头生。” 许钦文 《鼻涕阿二》一:“第一个是女孩,因为以为这是‘头生’,又以为第二个可是男孩,还不十分厌恶。”
(2).第一胎生的。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六:“大管事来问: 张二靡汰 头生孩子办满月,请老爷示,礼单恁样批?”
《漢語大詞典》:负剑(負劍)
(1).谓推剑于背。战国策·燕策三:“ 秦王 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 荆軻 ,断其左股。”史记·刺客列传“王负剑” 唐 司马贞 索隐:“ 王劭 曰:‘古者带剑上长,拔之不出室,欲王推之於背,令前短易拔,故云“王负剑”。’”
(2).佩剑;持剑。战国策·赵策一:“君其负剑而御臣以国,舍臣於庙,授吏大夫,臣试计之。”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况復邦家不造,至此横流,宗社无依,何所逃责,因以提戈负剑,卧泣行号,言念 荆 巫,志雪讎耻。”新五代史·吴世家论:“﹝ 杨行密 ﹞尝使从者 张洪 负剑而侍, 洪 拔剑击 行密 ,不中。”
(3).抱小孩之状。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詔之,则掩口而对。” 郑玄 注:“负谓置之於背,剑谓挟之於旁。” 孔颖达 疏:“负剑辟咡詔之者,岂但在行须教正,在抱时亦令习也。”后因以指对孩子从小的教习。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儿时受先宫保负剑之训,曰:‘孺子如有闻也,必以 赵先生 为师。’”
(4).谓伏剑取死。负,通“ 伏 ”。墨子·节葬下:“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败男女之交多矣,以此求众,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 孙诒让 间诂:“负伏通。左传·襄三年:‘ 魏絳 将伏剑。’ 孔 疏云:‘谓仰剑刃,身伏其上而取死也。’”
《漢語大詞典》:渔童(漁童)
(1).渔家小孩。 唐 陆龟蒙 《渔具诗·背蓬》:“见説 万山潭 ,渔童尽能学。”
(2). 唐 朝诗人 张志和 的童仆。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帝尝赐奴婢各一, 志和 配为夫妇,号 渔童 、 樵青 。” 宋 张元干 《渔家傲·题玄真子图》词:“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 渔童 拍手 樵青 笑。”
《國語辭典》:弱小  拼音:ruò xiǎo
1.力量薄弱。《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太史公曰:「燕(北)〔外〕迫蛮貊,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閒,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
2.小孩、幼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匈奴颇杀人民,驱妇女弱小且千人去。」
《漢語大詞典》:游童(遊童)
嬉游的小孩。《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閭,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諫。”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众技旅庭,振欢声於无外;游童颂圣,陶至化於自然。”
指出游的儿童。 唐 骆宾王 《过故宋》诗:“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宋 王圭 《勾小儿队》:“宜命游童之缀,来陈舞佾之容。上奉皇慈,教坊小儿入队。” 清 陈维嵩 《得桐城方尔止先生书感赋兼怀密之先生》:“家伎新传 张敞 眉,游童暗认 王珉 扇。”
《國語辭典》:汤饼会(湯餅會)  拼音:tāng bǐng huì
小孩生下三天后,请客人来吃汤饼的宴会。取长寿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转眼间,又是满月,少不得做汤饼会。」也作「汤饼宴」。
《漢語大詞典》:丫角
(1).丫髻。小孩的发式。 芦焚 《谷之夜》:“那时叔父还年轻,他也只是扎丫角的孩子,却是一个可靠的牧童。”
(2).借指童仆。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卷一:“主人固雅飭可亲,伺应之丫角,亦极驯谨。”
(3).借指处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父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耶?’”
《漢語大詞典》:稚孺
亦作“穉孺”。 幼童;小孩。 宋 苏轼 《紫宸殿正旦教坊词·勾小儿队》:“工师奏技,咸踊跃以在庭,穉孺闻音,亦回翔而赴节,方资共乐,岂间微情,上奉宸欢,教坊小儿队。”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十:“若谓尊之甚则称名,则前三人皆非通贵之士;若谓卑之甚则称尔,则后三人皆非穉孺之列。”
分類:幼童小孩
《國語辭典》:怕生  拼音:pà shēng
惧怕陌生人。如:「小孩子与人初次见面,总是会怕生的。」
分類:小孩生人
《國語辭典》:乖角  拼音:guāi jiǎo
1.牴触、矛盾,闹意见。《魏书。卷六六。李崇传》:「朝廷以诸将乖角,不相顺赴,乃以尚书李平兼右仆射,持节节度之。」
2.伶俐。参见「乖觉」条。
《國語辭典》:娃儿(娃兒)  拼音:wá ér
小孩子。多指小男孩。如:「这娃儿长得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