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搐(風搐)
惊风。小儿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手脚痉挛。《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只听那 官哥儿 呱的一声,倒咽了一口气,就不言语了,手脚俱风搐起来。”
《國語辭典》:畸形儿(畸形兒)  拼音:jī xíng ér
体格外形发育异常的胎儿或婴幼儿。如:「产前检查可及早发现畸形儿,避免家庭悲剧。」
《漢語大詞典》:继病(繼病)
中医小儿病症名。怀孕妇女哺乳孩儿所引起的一种病症。又名交奶、鬾病。是一种由鬾乳停滞而致的营养不良性病症。其候精神不爽,身体痿瘁,骨立发落。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伯劳:“继病者,母有娠乳儿,儿病如疟痢,他日相继腹大,或瘥或发。”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儿继》:“继病者,母有娠而乳子,使子得疾如痁。”
《漢語大詞典》:寄名符
(1).旧时迷信,恐小儿夭折,常寄名于道观为徒,道士所授之符箓,称寄名符。红楼梦第七四回:“那 王善保 家的带了众人,到了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拣了一番,因从 紫鹃 房中搜出两副 宝玉 往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参见“ 寄名 ”。
(2).迷信者为死后在冥中得到保佑而寄名于神佛作仆役或门徒的凭证。 李栋 王云高 《彩云归》二:“当 黄维芝 把寄名符递到病人眼前,病人拚了最后的力气,把它用力抓在手里,抛出了最后的两颗浑浊的泪珠之后,眼神就慢慢暗淡了。”
《國語辭典》:寄名  拼音:jì míng
1.一种旧时的习惯。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道士处做乾儿子或乾女儿,称为「寄名」。《红楼梦》第二五回:「过了一日,就有宝玉寄名的乾娘马道婆进荣国府来请安。」也称为「寄籍」。
2.挂名,列其名而不负实责。《明史。卷二○六。程启充传》:「身不出门闾,而名隶行伍,是谓寄名。」
《國語辭典》:拐子头(拐子頭)  拼音:guǎi zi tóu
服侍老人的小孩。因如拐杖一般,能帮助老人家行动,故称为「拐子头」。《醒世姻缘传》第七○回:「却好一个拐子头小承恩儿出来说:『叫看门的有唱插秧歌的过来叫住,老太太待听唱哩!』」
分類:方言小儿
《漢語大詞典》:荷襁(荷繦)
络负小儿的衣被。墨子·明鬼下:“ 鲍 幼弱在荷繦之中。” 孙诒让 间诂:“繦, 吴 钞本作襁。襁正字,繦借字。”
分類:小儿衣被
《漢語大詞典》:哺露
小儿因胃弱而呕吐的病症。 明 胡侍 《真珠船·摹姑》:“小儿……虚热往来,头骨分开,翻食吐虫,烦渴呕噦,是为‘哺露’。”
《漢語大詞典》:八十孩儿(八十孩兒)
宋 时风俗,于小儿额上以朱笔书写“八十”二字,祝福长命百岁。诗家多以入诗。 宋 陈藻 《邱叔乔八十》诗:“大家於此且贪生,八十孩儿题向额。” 宋 辛弃疾 《鹊桥仙》词:“人间八十最风流,长帖在、儿儿额上。”“儿儿”即孩儿。参阅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
《國語辭典》:绷带(繃帶)  拼音:bēng dài
包扎伤口或患处的布条,用柔软的纱布做成。
《漢語大詞典》:抱儿当户(抱兒當户)
隐语。抱着小儿在门口。谓要求地方官开门恤孤。后汉书·庞参传:“﹝ 参 为 汉阳 太守,郡人 任棠 ﹞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於户下…… 参 思其微意,良久,曰:‘ 棠 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
《漢語大詞典》:褓被
小儿被。 章炳麟 新方言·释器:“今 淮 南谓小被为褓被。”
分類:小儿
《漢語大詞典》:褓裙
小儿被的俗称。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褓裙:“《儂雅》:小儿被为褓,如俗呼‘緥裙’、‘緥被’是也。今则转呼为‘抱’矣。”
分類:小儿
《漢語大詞典》:竳竳
(1).立貌。
(2).小儿学走路。
分類:小儿走路
《國語辭典》:搐风(搐風)  拼音:chōu fēng
急惊、慢惊、羊角等风症的发作。其现象多为口眼歪斜或手足痉挛。《红楼梦》第八四回:「看著搐风的来头,只还没搐出来呢。」
《漢語大詞典》:七星草
金星草的别名。治小儿惊风、咳嗽、吐血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金星草﹝释名﹞引 苏颂 曰:“七星草,生 江州 山谷石上,叶如柳而长,作蔓延,长二三尺,其叶坚硬,背上有黄点如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