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趢趗
(1).局促;窘迫。文选·张衡〈东京赋〉:“狭三王之趢趗,軼五帝之长驱。” 薛综 注:“趢趗,局小貌也。” 唐 白居易 《中和节颂》:“齷齪 唐 虞 ,趢趗 羲皇 。”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周铁墩传》:“遭逢时变,暴富之客将奄致之。 铁墩 蹙然曰:‘承事相国以至今日,乃反颜面事趢趗儿,吾宁甘乎!’”
(2).形容步子急促细碎。 唐 李贺 《摩多楼子》诗:“晓气朔烟上,趢趗胡马蹄。”
小儿行走貌。 清 周正 《散粥行》:“行如儿始步,趢趗乃屈躃。”
《漢語大詞典》:击瓮(擊甕)
(1).敲击瓦瓮发声以和歌。史记·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 秦 之声也。”
(2).指 宋 司马光 幼时击破大瓮救小儿之事。参见“ 击瓮图 ”。
《漢語大詞典》:击瓮图(擊甕圖)
描绘 宋 司马光 幼时打破水瓮拯救儿童故事的图画。 宋 惠洪 冷斋夜话·活人手段:“ 司马温公 童稚时与羣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坠瓮水中,羣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儿得不死……至今 京 洛 间为《击瓮图》。”
《國語辭典》:哇哇  拼音:wā wā
1.能言善辩。汉。扬雄《太玄经。卷五。饰》:「利口哇哇,商人之贞。」
2.娃娃。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你道是别人家的哇哇?他是西宫李美人生的太子!」
3.拟声词:(1)形容小孩刚学说话的声音。宋。苏洵〈张益州画像记〉:「有童哇哇,亦既能言。」(2)形容哭、笑声。《老残游记》第二回:「那孩子只是哇哇的哭,并不说话。」(3)形容叫喊声。如:「他气得哇哇直叫。」(4)形容鸟叫声。《水浒传》第七回:「正在那喧鬨,只听得门外老鸦哇哇的叫。」
《漢語大詞典》:藉子
方言。小儿卧处垫的防尿布。 章炳麟 新方言·释器:“ 淮 北小儿卧处以布御秽,谓其布曰藉子。”
《漢語大詞典》:路傍儿(路傍兒)
(1).路旁小儿。太平御览卷八九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又曰杀君马者路傍儿也。语云长吏食重禄,芻藁丰美,马肥希出,路傍小儿观之,却惊致死。”
(2).路旁闲荡者。 南朝 梁 张率 《走马引》:“歛轡且归去,吾畏路傍儿。”通志·乐一:“又 张敞 为京兆尹,无威仪,时罢朝会,走马 章臺街 ,时人鄙笑之,有‘殴君马者路傍儿’之语。故 张率 诗曰:吾畏路傍儿。”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你本是玉堂仙迴翔赤墀,翻做了路傍儿浪荡天涯,纔説起痛伤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问 楚 嶂行云, 武陵 流水,琼簫肯逐路傍儿。”
《國語辭典》:弥敬(彌敬)  拼音:mí jìng
送小儿满月礼物的题词。
《國語辭典》:队舞(隊舞)  拼音:duì wǔ
一种宋代的歌舞。
《漢語大詞典》:木碗
(1).木制的碗。旧时多供小儿使用。红楼梦第四一回:“哦!是了!想必是小孩子们使的木碗儿,不过誆我多喝两碗。”
(2).藏、门巴、珞巴等族食具。用桦树、成巴树及杂木的木节雕琢而成。方便耐用,不烫嘴,所剩食物不改味,为群众所喜用。
《國語辭典》:百子图(百子圖)  拼音:bǎi zǐ tú
画或绣上很多小孩的吉祥图案,用以祈求子孙众多。《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中间悬著一轴百子图的画,两边贴著朱笺纸的对联。」
《漢語大詞典》:髫发(髫髮)
小儿垂发。引申为幼年。后汉书·伏湛传:“髫髮厉志,白首不衰。” 唐 张说 《府君墓志》:“閔余髫髮,遭家不造。” 康有为 《请禁妇女裹足折》:“女子体弱,尤宜爱护。乃乳哺甫离,髫髮未燥,筋肉未长,骨节未坚,而横縶弱足,严与裹缠。”
《國語辭典》:嚘咿  拼音:yōu yī
1.小孩说话的声音。宋。苏轼〈寄蕲簟与蒲传正〉诗:「火冷灯青谁复知?孤舟儿女自嚘咿。」
2.逢迎谄媚的样子。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豕俛仰嚘咿,为作容声。」
《漢語大詞典》:哑咿(啞咿)
小儿语声,借指小儿。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长杨 射熊羆,武帐弄哑咿。”
《漢語大詞典》:乳毛
(1).松树的别名。 唐 郑谷 《乳毛松》诗:“松格一何高,何人号乳毛?” 唐 张乔 《省中偶作》诗:“乳毛松雪春来好,直夜清閒且学禪。”
(2).初生动物或小儿身上的细毛。 宋 梅尧臣 《鸭雏》诗:“三旬殻既坼,乳毛寒脛短。”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噫,如是我闻,而王遂语,且熟视其乳毛未褪之颜。”
《國語辭典》:卖痴呆(賣痴獃)  拼音:mài chī dāi
宋朝吴地的习俗。在除夕时,大人们叫小儿到街上去呼叫,将痴呆卖掉,以希望在新岁里能变得聪敏。见宋。范成大〈卖痴呆。除夕〉词。
《漢語大詞典》:髫儿(髫兒)
垂发小儿。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当时髫儿戏我侧,於今冠佩何頎頎。”
分類:垂发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