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庙主(廟主)  拼音:miào zhǔ
1.庙神、庙里的木主。《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迁吕太后庙主于园,四时上祭。」
2.总管全庙事务的人。《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到了庙中,庙主自然出来迎接。那时掷盏为号,即便捉了。」
《國語辭典》:斋供(齋供)  拼音:zhāi gòng
供奉神佛的食品。《水浒传》第一回:「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斋供。」《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巫娘子与他约定日期,到庵中,先把五钱银子与他做经观斋供之费。」
《漢語大詞典》:净财(浄財)
捐给寺庙的钱财。 清 龚自珍 《助刊〈圆觉经略疏〉愿文》:“佛弟子 仁和 龚自珍 同妻 山阴 何氏 敬捨浄财,助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成。”
分類:寺庙钱财
《國語辭典》:天灯(天燈)  拼音:tiān dēng
1.月亮的别名。宋。范成大 东林寺诗:「山头一任天灯现,个事何曾落见闻。」
2.悬挂高竿上的灯笼。如:「到了晚间,点上天灯,院子里立刻明亮起来。」
3.旧俗于农历正月十三日到十八日的晚间,在竖立的高竿上,悬烧敬眼光菩萨用的红色小灯笼,称为「天灯」。
《漢語大詞典》:村寺
乡村寺庙。 唐 李咸用 《早行》诗:“发来经几堠,村寺远鐘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会有番僧卓锡村寺,见 宗 惊曰:‘君身有邪气,曾何所遇?’”
分類:乡村寺庙
《漢語大詞典》:庙市(廟市)
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的集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京师有个风俗:每遇初一、十五、二十五日,谓之庙市。凡百般货物俱赶在城隍庙前,直摆到 刑部街 上来卖。” 清 陈维嵩 《瑞鹤仙·慈仁寺松》词:“只新来庙市,喧豗蹙踏。”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新年到庙市上去看年画。”参见“ 庙会 ”。
《國語辭典》:庙会(廟會)  拼音:miào huì
在寺庙附近祭神及进行娱乐、购物等活动的市集。多在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
《漢語大詞典》:香楼(香樓)
指寺庙中的楼阁。 南朝 梁武帝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唐 独孤及 《题思禅寺上方》诗:“老僧指香楼,云是不死庭。”
《漢語大詞典》:赐香(賜香)
(1).谓贵人向寺庙敬香。 唐 郑谷 《定水寺行香》诗:“听经看画绕虚廊,风拂金鑪待赐香。”
(2).赠送鸡舌香。 桓帝 时,侍中 廼存 ,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见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后用以表示见知于皇上。 宋 苏轼 《景纯复以二篇仍次其韵》:“蟾枝不独同攀桂,鸡舌还应共赐香。” 清 查慎行 《吴船花烛词》之九:“曾趋粉署殿东厢,鸡舌犹餘旧赐香。”
《漢語大詞典》:蒲龛(蒲龕)
指佛堂、寺庙。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放翁锺情前室:“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龕一炷香。” 元 萨都剌 《酹江月·游钟山紫微观赠谢道士》词:“归卧蒲龕春睡暖,耳畔犹闻天语。”
分類:佛堂寺庙
《漢語大詞典》:饭钟(飯鍾)
寺庙中召唤僧尼进餐的钟声。 唐 元稹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因投五十韵》:“冷饮空腹杯,因成日高醉。酒醒闻饭钟,随僧受遗施。”
《漢語大詞典》:午夜钟(午夜鐘)
古代寺庙夜半报时的钟声。 唐 陈羽 《梓州与温商夜别》诗:“迎风骚屑千家竹,隔水悠扬午夜鐘。”
《國語辭典》:僧官  拼音:sēng guān
掌管僧人、寺庙的官吏。《儒林外史》第四回:「屠户拿著银子,一直走到集上庵里滕和尚家。恰好大寺里僧官慧敏也在那里坐著。」
《國語辭典》:缘簿(緣簿)  拼音:yuán bù
僧寺化缘募捐的簿册。《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待我假造一本缘簿,只说龙华寺里的和尚募化添造一座大殿,只少二千五百块洋钱,要是肯捐,功德无量。」
《國語辭典》:香市  拼音:xiāng shì
1.佛寺进香时节商人出售香烛、什物的市集。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七。西湖香市》:「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
2.买卖香料的市集。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日南有香市,商人交易诸香处。」
《漢語大詞典》:设厅(設廳)
古代官府、寺庙之厅堂。因常作为设宴之所,故称。 五代 孟昶 韵会卷二七:“ 唐 制诸郡燕犒将吏谓之旬设,今厅事谓设厅,公厨曰设厨。”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三:“上散青苗钱於设厅,而置酒肆於譙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一日就设厅,召 子固 作大排,唯宾主二人,不交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