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发迹(發跡)  拼音:fā jī
发达、得意。《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我状元到手,只为字黜落。知命中该发迹,在茶肆遭遇大官人,原来正是仁宗皇帝。」也作「发积」。
《國語辭典》:富饶(富饒)  拼音:fù ráo
财物多而充裕。《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漢語大詞典》:凉薄(涼薄)
亦作“凉薄”。
(1).微薄,浅薄。 前蜀 杜光庭 《蜀王本命醮葛仙化词》:“綰六镇之封疆,德慙凉薄;控诸化之灵胜,诚切欣荣。”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内省凉薄,尚无细故之嫌,仰揆高朋,夫何旧恶之念。” 王国维 《人间词话删稿》四三:“其人之凉薄无行,跃然纸墨间。” 朱自清 《你我》:“‘敝人’是凉薄之人,自己骂得未免太苦了些。”
(2).指淡薄。 清 沈起 《谒泰伯词》诗:“人情日凉薄,至德竟荒丘。”
(3).不富足。《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六人里头,只有 刘 蒋 二人家事凉薄些儿,那四位却也一个个殷足。”
《漢語大詞典》:资给(資給)
(1).天资聪敏,言语便捷。 汉 刘向 说苑·敬慎:“高上尊贤,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资给疾速,无以先人;刚毅勇猛,无以胜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辨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辨, 乐毅 、 曹邱生 是也。”
(2).资助,供给。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璋 资给 先主 ,使讨 张鲁 ,然后分别。”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玉 常以薪蒭衣服,资给於 崔 。”
(3).货财富足。《晋书·郤詵传》:“官得其人,则事得其序;事得其序,则物得其宜;物得其宜,则生生丰植,人用资给,和乐兴焉。”
(4).资财给养。《北史·邢峦传》:“昔 邓艾 、 钟会 率十八万众,倾中国资给,裁得平 蜀 。”南史·何尚之传:“时或遣军北侵,资给戎旅,悉以委之。”
《漢語大詞典》:铜斗(銅斗)
(1).亦作“ 铜枓 ”。铜制的方形有柄的器具,用以盛酒食。史记·赵世家:“﹝ 襄子 ﹞请 代王 ,使厨人操铜枓以食 代王 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 代王 及从官,遂兴兵平 代 地。”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三:“铜斗饮江酒,手拍铜斗歌。” 宋 王观国 学林·铜斗:“ 孟东野 当时适有铜器,其状方如斗,而 东野 特以贮酒而饮,又击之以和歌声,故自形于诗句。” 清 陈维嵩 《水调歌头·赠西陵周勿庵》词:“拍手唱铜斗,蹋地舞迴波。”
(2).铜制的量器。隋书·赵煚传:“ 冀州 俗薄,市井多姦诈, 煚 为铜斗铁尺,置之於肆,百姓便之。”隋书·律历志上:“ 后周 玉斗并副金错铜斗及 建德 六年金错题铜斗实,同以秬黍定量。”
(3).指作为厌胜之器的威斗。 唐 苏颋 《壠上记·铜斗》:“有人开 玄武湖 ,於古冢得一铜斗,有柄。 文帝 以访朝士。 何承天 谓此亡 新 威斗, 莽 三公亡者,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 宋 王观国 学林·铜斗:“前汉·王莽传曰:‘铸威斗,以铜为之。’盖厨人操铜斗者,食器也,威斗者,厌胜之器也,皆非饮酒之器。”
(4).形容富足而牢固。 明 破悭道人 《一文钱》第二折:“自来不曾见这样财主,家私铜斗般,气量芝蔴大。” 顾学颉 王学奇 《元曲释词·铜斗儿》引 童斐 元曲选注:“铜斗, 元 时俗语,盖谓美富且牢固也。”
《国语辞典》:舜弦  拼音:shùn xián
舜弹五弦琴,歌咏南风诗,希望百姓生活富足,天下太平。典出《孔子家语。卷八。辩乐解》。后以舜弦表示歌颂帝王政治圣明,广行德政。唐。杜正伦〈玄武门侍宴〉诗:「湛露晞尧日,熏风入舜弦。」亦指古雅之乐。唐。杨巨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一○首之二:「人醉逢尧酒,莺歌答舜弦。」
《漢語大詞典》:阜安
富足安宁。周礼·地官·大司徒:“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 唐 白居易 《奉敕试边镇节度使加仆射制》:“禁暴而三军辑睦,除害而百姓阜安。”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节俭省用,与民休息,行之数年,百姓阜安。”
分類:富足安宁
《國語辭典》:安富  拼音:ān fù
使富人安定。《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分類:安定富足
《漢語大詞典》:阜康
(1).富足康乐。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是时世平道治,民物阜康。” 唐 陆贽 《韩滉加检校右仆射制》:“军无挠败,俗以阜康。” 明 方孝孺 《宁野轩铭》:“惟昔有国,政简而章。洽于万邦,民俗阜康。” 清 吴伟业 《遇南厢园叟感赋》诗:“ 江 南昔未乱,閭左称阜康。”
(2).指使富足康乐。《旧唐书·裴度传》:“在 敬宗 时,阜康兆庶,尔则有活国庇人之勤。”
分類:富足康乐
《漢語大詞典》:盛满(盛滿)
(1).富足,殷实。管子·形势解:“地大国富,民众兵强,此盛满之国也。”
(2).骄傲自满。新唐书·杨收传:“既益贵,稍自盛满,为夸侈,门吏童客倚为姦。”
(3).满盈;盛极。《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妻死,大将军 光 欲以女妻之, 德 不敢取,畏盛满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抱盈居冲者,必全之筭也;宴安盛满者,难保之危也。” 清 姚鼐 《为香茝兄题〈秋梅图〉》诗:“梅花如幽士,盛满每不居。”
《漢語大詞典》:敦庞(敦龐)
亦作“ 敦龎 ”。
(1).丰厚,富足。 明 归有光 《何氏先茔碑》:“凡 何 氏之葬者,悉山泽之敦龎纯固,以忠厚世其家。” 清 钱谦益 《〈石田诗钞〉序》:“ 石田 生于 天顺 ,长于 成弘 ,老于 正德 初,当国家昌明敦龎,重熙累洽之世。”参见“ 敦厖 ”。
(2).厚大;壮大。 宋 陈亮 《陈府君墓志铭》:“生而敦庞,以壮门户;长则克家,以光厥祖。” 清 钱谦益 《赠文文起宫相六十序》:“敦庞魁硕之人,应运而生。”
(3).敦厚朴实。 汉 孔融 《肉刑议》:“古者敦庞,善否不别。” 明 方孝孺 《王中夫先生像赞》:“生混合治安之时,备敦龎淳厚之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漢語大詞典》:敦厖
亦作“ 敦庬 ”。
(1).丰厚,富足。左传·成公十六年:“是以神降之福,时无灾害,民生敦厖,和同以听。” 杜预 注:“敦,厚也;厖,大也。” 孔颖达 疏:“言人之生计,若财物足,皆丰厚而多大。”国语·周语上:“夫民之大事在农……敦庬纯固,於是乎成。” 宋 黄庭坚 《送彦孚主簿》诗:“君但隐几笑,诸老嘆敦厖。”
(2).敦厚。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没华虚之文,存敦厖之朴。”后汉书·孔融传:“古者敦庬,善否不别,吏端刑清,政无过失。”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以硕大敦厖之德,生於文明之运,矢厥謨猷,出入隆显。”
《国语辞典》:裕国(裕国)  拼音:yù guó
使国家富足。如:「裕国利民」。
分类:国家富足
《國語辭典》:宽饶(寬饒)  拼音:kuān ráo
宽恕原谅。如:「做错了事要自知检讨改过,不能一味求人宽饶。」
《國語辭典》:丰足(豐足)  拼音:fēng zú
富足、充足。《三国演义》第九七回:「时孔明兵强马壮,粮草丰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备。」《红楼梦》第六五回:「当下十来个人倒也过起日子来,十分丰足。」也作「丰实」。
《國語辭典》:殷富  拼音:yīn fù
殷实富足。《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徐州殷富,户口百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至今子孙繁衍,家道殷富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