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广德(广德)  拼音:guǎng dé
1.县名。位于安徽省与浙江省交界处,县境内以多山闻名。
2.唐朝代宗的年号(西元763~764)。
3.宽厚的德性。《老子》第四一章:「广德若不足。」
《國語辭典》:蕴藉(蘊藉)  拼音:yùn jiè
含蓄不外露。南朝梁。沈约 伤庾杲之诗:「蕴藉含文雅,散朗溢风飙。」唐。薛用弱〈王维〉:「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也作「酝藉」、「韫藉」。
《國語辭典》:恭人  拼音:gōng rén
1.宽柔的人。《诗经。大雅。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2.明制四品命妇的封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杨氏女得封恭人,林下偕老。」
《漢語大詞典》:饮醇(飲醇)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 程普 不睦”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普 颇以年长,数陵侮 瑜 。 瑜 折节容下,终不与校。 普 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 周公瑾 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后遂以“饮醇”指受到宽厚对待而心悦诚服。 清 梁章钜 浪跡丛谈·怀邗上诸君子廿四首:“新交如故交,有道復有神。论政且论学,相亲如饮醇。”
《國語辭典》:敦厚  拼音:dūn hòu
宽宏厚道。《礼记。经解》:「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漢語大詞典》:宽民(寬民)
待民众宽厚,不苛刻。左传·昭公十三年:“ 平王 封 陈 蔡 ,復迁邑,致羣赂,施舍宽民,宥罪举职。”国语·吴语:“ 越国 之中,吾宽民以子之,忠惠以善之。”
《國語辭典》:蒸蒸  拼音:zhēng zhēng
上升的样子。如:「夏日午后的一场骤雨,柏油路面水气蒸蒸,煞是好看。」
《國語辭典》:优柔(優柔)  拼音:yōu róu
1.和平。《文选。王褒。洞箫赋》:「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2.宽舒、从容不迫。《魏书。卷五六。郑羲传》:「垂心经素,优柔坟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
3.因循不决。如:「优柔寡断」。《新唐书。卷一○五。褚遂良传》:「昔汉武帝行岱礼,优柔者数年,臣愚愿加详虑。」
《漢語大詞典》:容人
谓待人宽厚。红楼梦第四六回:“你跟我们去,你知道我的性子又好,又不是那不容人的人,老爷待你们又好。”晋剧《打金枝》第二场:“况驸马 汾阳 救驾杀贼他的功劳第一,为君必须有容人之义,为岳父斩女婿古今甚稀。”
分類:待人宽厚
《國語辭典》:宽容(寬容)  拼音:kuān róng
1.宽大容忍。《庄子。天下》:「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
2.宽恕。《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要是犯到案下,本县一定照例办,决不为你们伺候过本县宽容的。」
《國語辭典》:烝烝  拼音:zhēng zhēng
1.兴盛的样子。如:「草木烝烝,日以繁茂。」
2.德业淳厚的样子。《书经。尧典》:「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國語辭典》:宽和(寬和)  拼音:kuān hé
宽厚温和。《汉书。卷三三。韩王信传》:「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
《國語辭典》:通泰  拼音:tōng tài
通畅、舒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國語辭典》:明恕  拼音:míng shù
瞭解和原谅。《左传。鲁隐公三年》:「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漢語大詞典》:宽明(寬明)
宽厚贤明;宽大清明。 汉 班彪 《王命论》:“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后汉书·冯衍传》:“今 衍 幸逢宽明之日,将值危言之时,岂敢拱默避罪,而不竭其诚哉!”梁书·裴邃传:“ 邃 少言笑,沉深有思略,为政宽明,能得士心。”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博厚以容物,宽明而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