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阖府(阖府)  拼音:hé fǔ
尊称别人的全家人。如:「阖府光临」。也称为「阖第」、「阖潭」、「阖家」。
《漢語大詞典》:家约(家約)
用以约束家人的规矩。史记·货殖列传:“ 任公 家约,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閭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国语辞典》:携眷(携眷)  拼音:xī juàn
带领亲属家人。《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那年正想得个京察,简放道府出来,偏偏遇著匪乱,就此偃旗息鼓的携眷出京。」
《漢語大詞典》:家鬼
(1).迷信者指家人死后的魂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
(2).喻指家里暗中做坏事的人。 清 李渔 《凰求凤·悟奸》:“只道讐家起祸因,谁知家鬼弄家人。”
《漢語大詞典》:田舍子
农家人。有时含有轻蔑意。新唐书·娄师德传:“﹝ 师德 ﹞尝与 李昭德 偕行。 师德 素丰硕,不能遽步, 昭德 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王珩彦 , 楚 人。尝梦中得诗云:‘……可怜田舍子,理乱不曾知。’”
《漢語大詞典》:化杖
(1).亦作“ 化仗 ”。指古代神话中夸父逐日,其杖化为邓林的故事。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 渭 , 河 、 渭 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明 张煌言 《春暮悵然有作》诗:“记得古人曾化仗,邓林孤影亦参天。”
(2). 后汉 费长房 遇一仙翁,欲求道。“翁乃断一青竹,度与 长房 身齐,使悬之舍后。”家人见之,以为 长房 缢死。“大小惊号,遂殡葬之。”于是 长房 乃随仙翁入山修道。辞归时,仙翁赠一竹杖。“ 长房 乘杖,须臾来归……家人谓其久死,不信之。 长房 曰:‘往日所葬,但竹杖耳。’乃发冢剖棺,杖犹存焉。”见后汉书·方术传·费长房。后用 长房 化杖入葬以求仙的故事喻指死亡。 南朝 梁简文帝 《华阳陶先生墓志铭》:“握留符而惻愴,思化杖而酸辛。”
《國語辭典》:碎小  拼音:suì xiǎo
家人、儿女等。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自家女直人氏,叫做金安寿,嫡亲的两口儿,别无甚碎小。」
《國語辭典》:一家子  拼音:yī jiā zi
1.泛指某一人家。如:「这一家子是由那里搬来的?」也作「一家儿」。
2.全家。如:「他们一家子都出去了。」
《漢語大詞典》:团年(團年)
广东 地方称除夕夜家人团聚欢宴为团年。《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晚上就是团年时候, 粤 説团年即是结年之意,家家都具酒筵祷神祈福。” 欧阳山 《苦斗》四一:“怎么今天星期天,又是团年,表姐夫都不回家团聚呀?”
《漢語大詞典》:田舍人
农家人。用以称人朴直。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进美妇人,作狐魅天子意, 崇文 此生不为也”原注:“上闻之语内臣曰:‘ 崇文 得殊色,不进来,又不自留,是忠直也,是田舍人也。’”
《漢語大詞典》:灭户(滅户)
谓全家人皆死。后汉书·桓帝纪:“ 延熹 九年…… 司隶 、 豫州 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
分類:全家家人
《漢語大詞典》:泼撒(潑撒)
(1). 江淮 民间年终时家人宴集称“泼撒”。 唐 韦应物 《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田妇有嘉献,泼撒新岁餘。”
(2).亦作“ 泼洒 ”。将液体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小说选刊》1984年第1期:“河畔烧过的草地,黑乎乎的,像国画先生泼洒了成吨的墨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到底是大家姑娘出身,懂得规矩礼法,虽是一大罈子的 山西 老醋,搁在心上,却不肯泼撒出来。”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二:“猜他是个坏人,确是冤枉了他,倒像个土粮户……举动才那样地直率粗鲁,气象才那样地土苕,用钱也才那样地泼撒。”
《漢語大詞典》:猫食
旧时民间称朝廷内官的家人。 明 沈榜 《宛署杂记·民风二》:“内官家人曰猫食。”
《漢語大詞典》:涂苏(塗蘇)
(1).古时一种有檐的帽子。 南朝 梁 刘孝威 《结客少年场行》:“插腰铜匕首,障日锦涂苏。”
(2).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长依次而饮,以避瘟气。 唐 施肩吾 《夜宴曲》:“被郎嗔罚涂苏酒,酒入四肢红玉软。”
《漢語大詞典》:阮氏酒
晋书·阮咸传:“诸 阮 皆饮酒, 咸 至,宗人间共集,不復用杯觴斟酌,以大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饮。”后因以“阮氏酒”为与家人共集畅饮之典。 唐 岑参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诗:“来倾 阮氏 酒,去着 老莱 衣。”
分類:家人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