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胎位  拼音:tāi wèi
胎儿在子宫内附著生长的位置。若胎位不正,往往会造成难产。
《漢語大詞典》:小殿直
宋 宫内高级女官名。相当于 唐 时“裹头内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内官之贵者则有曰‘御侍’,曰‘小殿直’。此率亲近供奉者也。”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小殿直皁软巾裹头,紫义襴窄衫,金束带,而作男子拜,迺有都知、押班、上名、长行之号。 唐 陆宣公 《牓子集》‘諫令 浑瑊 访裹头内人’者是也,知其来旧矣。”
《国语辞典》:黄体激素(黄体激素)  拼音:huáng tǐ jī sù
一种由卵巢黄体所分泌的激素。其作用在促进子宫内壁增厚,以利受精卵植入子宫壁中,而不被排出。也称为「助孕素」、「安胎素」。
《国语辞典》:子宫内避孕器(子宫内避孕器)  拼音:zǐ gōng nèi bì yùn qì
装置在子宫内的不锈钢或塑胶制品,其上加绕铜丝或储放药物,以达避孕效果。如乐普、子宫环、铜T、铜7等。
《国语辞典》:子宫抹片检查(子宫抹片检查)  拼音:zǐ gōng mǒ piàn jiǎn chá
一种检查阴道黏膜、子宫内膜细胞是否得癌症或发炎的方法。主要是将阴道分泌物涂抹在玻璃片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
《国语辞典》:天禄琳琅(天禄琳琅)  拼音:tiān lù lín láng
紫禁城中的宫殿。是皇宫内庭藏书处,清代为收藏宋、元、明善本书之处。
《国语辞典》:有胎盘类(有胎盘类)  拼音:yǒu tāi pán lèi
胎儿在子宫内,藉胎盘从母体获得发育生长养料的哺乳类动物的总称。
《国语辞典》:息胞  拼音:xí bāo
胞,胎盘。息胞指胎儿出生后,胎盘停留在子宫内一小时以上,仍不能自动排出的情况。主要由于产妇身体虚弱,子宫无力收缩,或膀胱过度膨胀,阻碍胎盘排出所致。常导致子宫持续出血,造成产妇晕厥,此时应及时以人工方式将胎盘取出。
《国语辞典》:刮宫术(刮宫术)  拼音:guā gōng shù
用特制的医疗器具伸入子宫内膜,刮除胚胎等组织物的一种手术。可用于治疗或诊断子宫的某些疾病,亦可用来作人工流产。
《国语辞典》:子宫环(子宫环)  拼音:zǐ gōng huán
一种子宫内避孕器。发明于二十世纪初,二次大战后新型的子宫环因美国的制品行销而普及。
《国语辞典》:敬事房  拼音:jìng shì fáng
清代宫内主管庶务的机构,由太监主其事。
《漢語大詞典》:凤凰窗(鳳凰窗)
指宫内之窗。花间集·温庭筠〈杨柳枝〉词:“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华锺彦 注:“凤凰窗,当为宫内之窗;綉芙蓉,窗内之帐。此言窗帐之属,皆因柳而生色也。”
分類:宫内内之
《漢語大詞典》:和嫔(和嬪)
王莽 时宫内女官名。汉书·王莽传下:“成同牢之礼於上西堂,备和嬪、美御、和人三,位视公。”
《國語辭典》:打入冷宫(打入冷宮)  拼音:dǎ rù lěng gōng
冷宫,古代皇室幽禁失宠后妃的冷落宫殿。「打入冷宫」比喻人或事物受到冷落,或指物品被长期搁置不用。如:「这件衣服还完好如新,就被她打入冷宫了。」
《國語辭典》:前头人(前頭人)  拼音:qián tóu rén
唐代称进入宜春院的妓女为内人或前头人,因其在君王的面前而得名。唐。崔令钦《教坊记》:「妓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