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昭华(昭華)  拼音:zhāo huá
1.华美光亮的玉。《淮南子。泰族》:「乃属以九子,赠以昭华之玉而传天下焉。」《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昭华之珍既徙,延喜之玉攸归。」
2.古代池名。《韩诗外传》卷九:「齐景公出弋昭华之池。颜邓聚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
3.一种古代的管乐器。多以玉制成。《西京杂记》卷三:「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琯。」
4.古代后宫中女官的封号。魏明帝置。位比乡侯。见《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序》。
《國語辭典》:修容  拼音:xiū róng
1.整饬容貌。周。武王〈带铭〉:「火灭修容,慎戒必恭。」
2.优游自在。《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
《漢語大詞典》:六天
(1). 汉 代纬书,附会五帝传说和史记·天官书太微宫内有五星曰五帝座之文,谓天帝有六,即天皇大帝与五方之帝,是谓“六天”。礼记·郊特牲“郊特牲而社稷大牢” 唐 孔颖达 疏:“ 郑氏 ( 郑玄 )谓天有六天。天为至极之尊,其体秪应是一,而 郑氏 以为六者,指其尊极清虚之体,其实是一,论其五时生育之功,其别有五,以五配一,故为六天……《春秋纬》:‘紫微宫为大帝,又云北极耀魄宝。’又云:‘大微宫有五帝坐星,青帝曰灵威仰,赤帝曰赤熛怒,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纪,黄帝曰含抠纽。’是五帝与大帝六也。”后世帝王郊天之祭,如 唐 初之《显庆礼》,即用六天之说;至《开元礼》,遂废而不用。
(2).谓人死后所居之六天宫。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六天:一曰紂絶阴天宫,二曰泰煞谅事宫,三曰明辰耐犯宫,四曰怙照罪气宫,五曰宗灵七非宫,六曰敢司连苑宫。人死皆至其中,人欲常念六天宫名。”
(3).道教谓上天分为六。云笈七籤卷八:“六天者,赤虚天、泰玄都天、清皓天、泰玄天、泰玄仓天、泰清天。”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九:“导达三气和,驱除六天静。”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七:“豁落制六天,流铃威百魔。”
(4).佛经有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又称夜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见《楞严经》卷八。
《漢語大詞典》:内批
从宫内传出来的皇帝圣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文惠陈公 之相 仁祖 ,每内批夜下,不过十刻。” 明 宋濂 《题宋孝宗付史丞相内批》:“凡有旨从内出者,曰内批,又谓之御笔,皆内夫人代书。”明史·毕自严传:“京师数地震,因言内批宜慎,恩泽宜节,人才宜惜,内操宜罢。”
《國語辭典》:宫省(宮省)  拼音:gōng shěng
1.设于禁宫中的官署,如门下省、中书省等。
2.宫禁。《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传》:「晏长于宫省,又尚公主,少以才秀知名。」
《國語辭典》:内政(內政)  拼音:nèi zhèng
1.国家内部的政务。《管子。大臣》:「臣闻内政不修,外举事不济。」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自今以往,内政无出,外政无入,吾固戒子大夫敬受命矣!」
2.后宫内部的行政事务。《周礼。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南史。卷一四。宋宗室及诸王列传下。文帝诸子》:「时六宫无主,潘专总内政。」
3.家政,家内的事务。明。宋濂〈玉龙千户所管民司长官楼君墓志铭〉:「内政修举,无愧于妇道。」
4.妻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河北人事,多由内政,绮罗金翠,不可废阙。」
《漢語大詞典》:内园(内園)
内苑。宫内的园圃。 唐 白居易 《与沉杨二舍人阁老同食敕赐樱桃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韵》:“内园题两宇,西掖赐三臣。” 唐 王建 《宫前早春》诗:“内园分得温汤水,三月中旬已进瓜。”
《漢語大詞典》:八子
(1). 秦 汉 宫内女官名号。史记·秦本纪:“尊 唐八子 为 唐太后 。”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八子者,妾媵之号。”汉书·外戚传序:“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2).诸侯王也有八子,位相当于六百石。见汉书·齐悼惠王传
《國語辭典》:起居注  拼音:qǐ jū zhù
中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以唐宋的记注最为详备,为修史的重要依据;元明以后,制度虽存,而记载渐趋简单,价值大不如前。如汉武帝有〈禁中起居注〉、东汉马皇后撰有〈明帝起居注〉等。
《國語辭典》:中壸(中壼)  拼音:zhōng kǔn
1.皇后居住的地方。《元史。卷一一四。后妃传一。顺帝伯颜忽都皇后传》:「属选贤于中壸,躬受命于慈闱。」
2.比喻皇后。唐。陆贽 册淑妃王氏为皇后文:「中壸虚位,于今历年,阴仪或亏,宗事无主。」
《國語辭典》:入阁(入閣)  拼音:rù gé
1.旧制,大学士赴内阁参预机密,称为「入阁」。
2.今指被行政院长挑选为部长,称为「入阁」。如:「王委员表现良好,被选入阁的机率很高。」
《漢語大詞典》:内直
(1).内心正直。庄子·人间世:“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
(2).在宫内值勤。 宋 梅尧臣 有《七夕永叔内翰遗郑州新酒言值内直不遐相邀》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钱唐 王文庄公 赐第在 护国寺 西,公内直二十四年,以除夕蒙赐福字二十四,悬掛其间,曰‘二十四福堂’。”
(3).指服役于宫中的太监。 明 无名氏 《下西洋》第三折:“俺那裡武将广机谋,文臣多智量,更那堪一班内直尽忠诚。”
《漢語大詞典》:内院
(1).指皇宫内妃嫔所住的宫室。 唐 张籍 《赠道士宜师》诗:“旧住红楼通内院,新承墨詔赐斋钱。” 黄协埙 《锄经书舍零墨·绣花坡》:“《墨餘録》云: 顾 绣出自 上海 露香园 , 明 尚宝司丞 顾应夫 后人所为。其法得自内院,故选色配丝,独臻精妙。”
(2).佛家谓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内院名 善法堂 , 弥勒菩萨 常居此说法。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一:“古容图得否,内院去无疑。”原注:“大师行高德广,必生 弥勒 内院。”
(3).里院。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一》:“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八章:“这里算是内院,差不多的人难得进来。”
(4).指内三院。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 满 蒙 诸王、贝勒、贝子、公、内院大学士和学士、六部从政等都进入大清门,在大政殿前排班肃立。”参见“ 内三院 ”。
《漢語大詞典》:内三院
清 官署名。 清 天聪 十年,置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令,编辑实录、史书,撰拟郊祀祝文、诰命册文等事。内秘书院掌外交文书及敕谕祭文。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合称“内三院”。 康熙 九年改为内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五学士:“国朝官制,设内三院:曰国史,曰秘书,曰弘文,院各有学士一员。既设翰林院,以内三院为内阁,则止设阁学二员,而别以一人掌翰林院事,俱兼礼侍。”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 洪承畴 虽然此时尚无官职,却被指定同内三院大学士坐在一起。”参阅《清通典·职官一》
《漢語大詞典》:殿院
(1).宫内的殿与院。 唐 王涯 《宫词》之十六:“雕墙不断接宫城,金榜皆书殿院名。”
(2). 唐 宋 两代有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其主管官分别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后用以称殿中侍御史。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殿中侍御史谓之殿院。”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台谏不相见:“ 韩公 摄饗明堂,殿中侍御史 陈洙 监祭,公问 洙 :‘闻殿院与 司马舍人 甚熟。’ 洙 答以‘顷年曾同为直讲’。”
《漢語大詞典》:宫沟(宫溝)
皇宫内的水沟。 元 萨都剌 《四时宫词》:“宫沟水浅不通潮,凉露瑶街湿翠翘。” 元 乃贤 《寿安殿》诗:“野花迷輦路,落叶满宫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