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亲善(親善)  拼音:qīn shàn
亲近友好。《后汉书。卷一二。王昌传》:「任侠于赵、魏閒,多通豪猾,而郎与之亲善。」《三国志。卷五三。吴书。张纮传》:「少府孔融等皆与亲善。」
《國語辭典》:权幸(權幸)  拼音:quán xìng
有权势且得君宠的人。《新唐书。卷一七五。张宿传》:「交通权幸,四方赂遗满门。」也作「权宠」。
《國語辭典》:溺爱(溺愛)  拼音:nì ài
过分宠爱。南朝梁。江淹 空青赋:「赵妃燕后,秦娥吴娃,溺爱靡意,魂飞离。」《三国演义》第三四回:「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若忧蔡示权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爱而立少子也。」
《漢語大詞典》:希宠(希寵)
希望取得宠爱。子华子·阳城胥渠问:“其左右狡诈希宠之臣又从而逢之。”《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 潘金莲 ﹞每日抖擞着精神妆饰打扮,希宠市爱。”明史·阉党传·魏忠贤:“当 忠贤 盛时,其党争搏击清流,献諂希宠。”
《漢語大詞典》:过幸(過倖)
见“ 过倖 ”。
亦作“ 过幸 ”。 谓蒙受过分的宠爱。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帝知其精勤,数加恩赏,疾病存问,赐医药。在位多所荐达,宠遇甚盛,议者讥其过倖。”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梁武帝启》:“於野拙之分,实以过幸,若非殊恩,岂可觖望。”
《漢語大詞典》:圣事(聖事)
(1).圣人之事。谓 孔子 弟子学习的成果和表现。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 孔子 门徒,‘达者七十二,而各得圣人之一体’,是圣事有剖判也;又云‘ 颜渊 具体而微’,是圣事有厚薄也。”
(2).基督教的重要礼仪。该教认为它借助一定可见的形式赋予领受者不可见的基督的宠爱和保佑。具体内容有圣洗、坚振、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婚配等七件。各教派不尽相同,如新教一般只承认洗礼(圣洗)与圣餐(圣体)为圣事。 许地山 《缀网劳蛛》:“别的事情,也许她会忘记,惟独这圣事是她所不敢忽略的。”
《漢語大詞典》:赐笔(賜筆)
应劭 《汉官仪》卷上:“尚书令僕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后因以“赐笔”指受到君王宠爱恩赐。 南朝 梁 沈约 《和左丞庾杲之病》:“安用谈天辩,徒荣梦赐笔。” 唐 岑参 《省中即事》诗:“君王新赐笔,草奏向明光。”
《漢語大詞典》:娇怜(嬌憐)
宠爱怜惜。 唐 白居易 《谈氏小外孙玉童》诗:“才与不才争料得,东牀空后且娇怜。”
《國語辭典》:宠姬(寵姬)  拼音:chǒng jī
受宠爱的姬妾。《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漢語大詞典》:近爱(近愛)
指帝王所亲近宠爱。韩非子·主道:“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
《漢語大詞典》:分爱(分愛)
(1).隔断情爱,谓分别。 唐 宋之问 《发端州初入西江》诗:“骨肉初分爱,亲朋忽解携。”
(2).分享宠爱。 清 洪升 《长生殿·傍讶》:“须知道连枝同气情非外,怎这点儿也难分爱。”
《漢語大詞典》:擅宠(擅寵)
独受宠信或宠爱。荀子·仲尼:“擅宠於万乘之国,必无后患之术,莫若好同之,援贤博施,除怨而无妨害人。”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夫处重擅宠,专事妬贤,愚者之情也。”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你女儿才色过人,一入相府,必然擅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入门数月,擅宠专房。”
《漢語大詞典》:专夜(專夜)
专自侍寝。亦指妃妾独占宠爱。礼记·内则“五日之御” 汉 郑玄 注:“次夫人专夜,则五日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承欢侍宴无閒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宋 陶谷 清异录·彩局儿:“ 开元 中,后宫繁众,侍御寝者难於取捨,为彩局儿以定之。集宫嬪用骰子掷,最胜一人乃得专夜。”
《國語辭典》:爱宠(愛寵)  拼音:ài chǒng
1.亲近宠幸。《汉书。卷六○。杜周传》:「好憎之心生,则爱宠偏于一人。」《三国志。卷五。后妃传。明悼毛皇后传》:「帝之幸郭元后也,后爱宠日弛。」
2.心中所爱的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他做了个影儿里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
《國語辭典》:内嬖(內嬖)  拼音:nèi bì
受国君宠爱的妇人。《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后汉书。卷六五。皇甫张段列传。皇甫规》:「陛下八年之中,三断大狱,一除内嬖,再诛外臣。」《宋史。卷四六四。外戚列传中。李昭亮》:「昭亮妻早亡,内嬖三妾迭预家政,莫能制也。」《明史。卷二三一。于孔兼列传》:「陛下徇内嬖之情,而摇主鬯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