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群舒
周 时 偃 姓诸国,在今 安徽 六安 、 舒城 一带。传说为 皋陶 的后裔。左传·文公十二年:“羣 舒 叛 楚 。” 杜预 注:“羣 舒 , 偃 姓, 舒庸 、 舒鳩 之属。”
分類:安徽
《国语辞典》:冶父  拼音:yě fǔ
1.城市名。位于湖北省江陵县东南。
2.山名。位于安徽省庐江县东北,相传为欧冶子铸剑之处,故名。
《漢語大詞典》:二梁
(1).冠名。古代以冠上梁数区分官职级别。 汉 ,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二梁; 晋 ,卿、大夫至千石以上二梁; 唐 宋 四品、五品二梁; 明 六品、七品二梁。 唐 皮日休 《添鱼具诗·篛笠》:“纵带二梁冠,终身不忘尔。”
(2).指 汉 梁孝王 、 梁怀王 。汉书·叙传下:“ 孝文 三王, 代孝 二 梁 , 怀 折亡嗣, 孝 乃增光。” 颜师古 注:“ 代孝王 参 及 梁孝王 武 、 梁怀王 揖 。”
(3).指 前秦 梁谠 、 梁熙 兄弟。古谣谚卷二三:“ 讜 与弟 熙 俱以文藻清丽见重一时,时人为之语曰:‘ 关东 堂堂,二 申 两 房 ,未若二 梁 ,瓌文綺章。’”
(4).二 梁山 。指今 安徽省 境内隔 长江 相对的 东梁山 和 西梁山 。 唐 李湜 《江州冲阳观碑》:“长史 京兆 韦公允 、司马 滎阳 潘公綬 ,并题舆九派,展驥二 梁 。”
(5).二 梁山 。指今 陕西省 乾县 境的 梁山 及 韩城县 境的 梁山 。 唐 李庾 《东都赋》:“若乃用 洛 为池,带 河 为沼,洞八门之会要,控二 梁 之夭矫。”
《国语辞典》:颍河(颍河)  拼音:yǐng hé
源于豫西山地中的河川,东南流入安徽省,经颍上,至正阳关流入淮河。
《漢語大詞典》:大岘(大峴)
(1).山名。在 山东省 临胊县 东南,即 穆陵关 ,旧称 齐 地天险。 东晋 刘裕 攻 南燕 慕容超 , 南燕 大将 公孙五楼 谓宜断据 大岘 ,坚壁清野,以绝 晋 军之资, 超 不从。即此山。见《宋书·武帝纪上》。后泛指险关。 宋 陆游 《夜登千峰榭》诗:“度兵 大峴 非无策,收泣 新亭 要有人。”
(2).山名。在 安徽省 含山县 ,又名 赤焰山 。 南北朝 时与 小岘 并为军争之地。
《漢語大詞典》:牛渚矶(牛渚磯)
在今 安徽省 马鞍山市 西南 长江 边,为 牛渚山 北部突出于 长江 中的部分,又名 采石矶 ,是沟通 大江 南北的重要津渡。为 晋 温峤 燃犀、 袁宏 高咏以及传说 唐 李白 捉月溺水处。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记太平州牛渚矶》:“至 采石镇 渡夹登 牛渚磯 。俯见 大江 ,閔然犀之取祸;傍顾荒臺,痛捉月之殞身;遥瞻西岸,思 樊若水 之献策。”参见“ 犀照牛渚 ”、“ 牛渚咏 ”、“ 捉月 ”。
《漢語大詞典》:狮子林(獅子林)
(1). 江苏省 苏州市 四大名园之一。原为 元 代 天如 禅师讲道之所, 清 乾隆 间重修扩建。园内布以假山,洞壑幽邃,盘曲迂回,奇峰怪石或如形态各异的狮子,故名。 清 赵翼 《同蓉溪芷堂游狮子林题壁》诗:“人间乃有 狮子林 ,一亩中藏百里阔。”参阅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园林·狮子林》
(2).古寺名。在 安徽省 黄山 狮子峰 。今寺毁而名其地,风景殊绝。 叶圣陶 《黄山三天》:“住 狮子林 便于游 黄山 的北部和西部,住 文殊院 便于游中部,主要是 天都峰 和 莲花峰 。”
《漢語大詞典》:磬石
(1).适宜制磬的美石。山海经·西山经:“ 小华之山 ……其阴多磬石。” 郭璞 注:“可以为乐石。” 郝懿行 笺疏:“ 秦 《嶧山刻石》文云‘刻兹乐石’,即磬石也。”汉书·地理志上“贡璆、铁、银、鏤、砮、磬” 唐 颜师古 注:“磬,磬石也。”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永州:“磬石。《荆州记》云:‘ 零陵郡 界通出石磬,亚於 徐州 。’”
(2).寺院中用以召集众僧的鸣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歷城县 光政寺 有磬石,形如半月,腻光若滴。扣之,声及百里。”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长安 故宫闕前,有 唐 肺石尚在。其制如佛寺所击磬石而甚大,可长八、九尺……製似今云板之类。”
(3).山名。在今 安徽省 灵壁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三·宿州灵壁县》:“ 磬石山 在县北七十里,山产磬石,即《禹贡》所云‘ 泗 滨浮磬’也。”
《漢語大詞典》:水西寺
古寺名。建在 安徽省 泾县 水西山 ,故称。已圮。 唐 杜牧 《念昔游》诗之三:“ 李白 题诗 水西寺 ,古木回巖楼阁风。” 宋 林逋 《送思齐上人之宣城》诗:“萧闲 水西寺 ,驻锡莫忘归。”参见“ 水西 ”。
《漢語大詞典》:水西
(1).泛指水的西边。 唐 刘长卿 《寄灵一山人初还云门》诗:“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 唐 赵嘏 《汾上宴别》诗:“一樽花下酒,残日水西树。”
(2).古寺名。 唐 时胜地。包括 水西寺 、 水西首寺 、 天宫水西寺 。 唐 李白 《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 水西 ?乘舟弄月宿 涇溪 。” 王琦 注引江南通志:“ 水西山 ,在 寧国府 涇县 西五里,林壑邃密,下临 涇溪 。旧建 宝胜 、 崇庆 、 白云 三寺…… 宝胜寺 即 水西寺 , 白云寺 即 水西首寺 , 崇庆寺 即 天宫水西寺 也。” 唐 宣宗 《题泾县水西寺》诗:“ 长安 若问 江 南事,説道风光在 水西 。”
(3).花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花:“水西花,叶如萱艸,花黄,夏开。”
《漢語大詞典》:灊皖
今 安徽省 潜山县 的 潜山 。习惯上误称为两座山或三座山。据《读史方舆纪要》称:以地言之曰 皖山 ,以峰言之曰 天柱山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上》:“余读《豫章先生传》云:‘公尝游 灊皖 ,乐 山谷寺 石牛洞 之林泉,因自号 山谷道人 。’” 宋 陆游 《幽居》诗:“ 瀟湘 客过夸渔具, 灊皖 僧来説药方。”
《漢語大詞典》:六泉
(1).亦称“ 六钱 ”。 王莽 始建国 二年(公元10年)所铸六种圆形钱币的总称。即小泉、幺泉、幼泉、中泉、壮泉、大泉,合称泉货六品。除小泉、大泉外,其他流通不广。参阅汉书·食货志下
(2).泉名。一在 安徽省 青阳县 五溪山 之南,俗称 六泉口 。一在 甘肃省 陇西县 东南,其泉有六源,故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八·巩昌府》:“ 六泉 在府东南五里。《地记》:‘ 东晋 太元 十一年, 西秦 乞伏国仁 帅骑兵袭 鲜卑 三部大人 密贵 等於 六泉 ’,即此也。 胡氏 曰:‘ 六泉 当在 高平 境内。’”
《漢語大詞典》:雷岸
即 大雷岸 。在 安徽省 望江县 。 南朝 宋 鲍照 有《登大雷岸与妺书》,即指此。 唐 皎然 《送潘秀才之舒州》诗:“ 楚 水清风生,扬舲泛月行,荻洲寒露影, 雷岸 曙潮声。”
分類:大雷安徽
《漢語大詞典》:泾溪(涇溪)
水名。在 安徽省 泾县 西南。下流汇入 青弋江 。 唐 李白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诗:“欲往 涇溪 不辞远, 龙门 蹙波虎眼转。” 唐 李白 《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 水西 ?乘舟弄月宿 涇溪 。”
《漢語大詞典》:鹊渚(鵲渚)
(1).银河。 清 吴伟业 《七夕即事》诗之一:“鹊渚星桥迥,羊车水殿开。”
(2).指 鹊洲 ,在 安徽 境内。 明 汤显祖 《朱大复舒城》诗:“ 鹊渚 逢人报好音, 龙舒 君长挟青琴。” 徐朔方 笺校:“ 朱大復 名 长春 , 显祖 同年进士。时出任 舒城 知县。”
《漢語大詞典》:沙汭
(1).水湾边的沙滩。 晋 木华 《海赋》:“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綾罗被光於螺蚌之节。” 南朝 梁 江淹 《谢临川灵运游山》诗:“赤玉隐瑶溪,云锦被沙汭。” 唐 李白 《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海水落斗门,潮平见沙汭。” 明 陈子龙 《秣陵杂诗》之三:“澜澳动寒菼,沙汭吹轻鸥。”
(2).古地名。在今 安徽省 怀远县 以西地区。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令尹 子常 以舟师及 沙汭 而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水:“ 沙水 东流注于 淮 ,谓之 沙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