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边琐(邊瑣)
(1).边境官吏情况的记录。语本汉书·丙吉传:“ 吉 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琐,録也。欲科条其人老少及所经歷,知其本以文武进也。”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贤关边琐》:“边琐非边徼,乃文书之録耳。”
(2).亦作“ 边锁 ”、“ 边璅 ”。比喻边境重镇。 宋 范成大 《送陆务观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边锁风雷动,军书日夜飞。” 清 钱谦益 《送郭中书赴督师袁公幕》诗:“近臣寄边琐,此例今所无。” 清 徐昂发 《铁岭关》诗:“山形接北荒,边璅通 恒 代 。”
(3).亦作“ 边锁 ”。指守边的军务。 宋 苏轼 《送蒋颖叔帅熙河》:“正坐喜论兵,临老付边锁。” 元 柳贯 《送马伯庸御史出使河陇》诗:“固谓真儒识边琐,径烦拂士迂朝蹟。”
《漢語大詞典》:边计(邊計)
(1).守边之计。 唐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诗:“转战轻壮士,立谈有边计。” 明 卢象升 《请留中军疏》:“ 朝仪 ( 童朝仪 )在 大同 颇久,熟於边计虏情。”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凤策国用,始建边计。”
(2).用于守边的财饷;边防费用。《宋史·食货志下六》:“自变法以来,京师积钱多,边计不闻告乏。” 明 卢象升 《屯政疏》:“今饥饉荐臻,苍黎骨立,军需日耗,边计日蹙,终无补救之方。”清史稿·食货志四:“自官运商销,计本年边计各额引全数销清外,復带销积引万餘。”
《漢語大詞典》:边戍(邊戍)
(1).戍边;守卫边疆。管子·揆度:“力足荡游不作,老者譙之,当壮者遣之边戍。”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诗:“山川万里復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嘉运 所製乐府曰《胡渭州》《双带子》《盖罗缝》《水鼓子》。此皆絶句,述边戍行旅之怀,与题全无干涉。”
(2).守边部队。宋书·索虏传:“ 太祖 虑其侵犯 淮 泗 ,迺敕边戍:‘小寇至,则坚守拒之。’” 宋 曾巩 《救灾议》:“空近塞之地,失战鬭之民,异时有警,边戍不可以不增尔。”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今年秋粮以棉布代输,以给边戍。”
(3).边疆;边境。后汉书·百官志五:“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石,丞一人。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 唐 孟郊 《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 明 孙传庭 《题犯官任錡等招繇疏》:“﹝ 任錡 ﹞多赃狼藉,众怨沸腾,欲正王章,宜投边戍。”
《漢語大詞典》:方田
(1).古九章算术之一。即以边线长短求田地面积的方法。《周礼·地官·保氏》“六曰九数” 汉 郑玄 注:“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隋书·律历志上:“所谓率者,有九流焉:一曰方田,以御田畴界域。”
(2).指 宋 初所行之屯田守边制。其田方形,故称。 宋 王禹偁 《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上方考古道,兴方田,俾封疆之臣,修耕战之备。”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开禧元年:“ 王阮 有文武干略,尝知 濠州 ,请復 曹瑋 方田、 种世衡 射法,日夜守备。”按,玉海卷一七六:“﹝ 端拱 二年﹞内出手詔諭边将曰:‘朕今立法令,缘边作方田,已颁条例,量地里之远近,列置塞栅。此可以限其戎马,而大利我之步兵也。’”
(3).指 宋 王安石 所行之方田法。宋史·王安石传:“﹝ 王安石 ﹞参知政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参见“ 方田法 ”。
《漢語大詞典》:方田法
宋 王安石 所行新法之一。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根据土质肥瘠分等定税。宋史·食货志上二:“ 神宗 患田赋不均, 熙寧 五年重修定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九月,县委令、佐分地计量,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壚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漢語大詞典》:列戍
(1).防守边塞。列,通“ 迾 ”。 宋 陆游 《贺周丞相启》:“边防寖弛於通知,民力坐穷於列戍。” 明 陈子龙 《出自蓟门行》:“传烽始北塞,列戍登南楼。”
(2).边塞的营垒。 清 张文光 《送季天中秋日东行》诗:“霜侵列戍笳声急,云捲平沙月影新。”
《漢語大詞典》:乘边(乘邊)
防守边境。汉书·韩安国传:“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天下同任,又遣子弟乘边守塞。” 颜师古 注:“乘,登也,登其城而备守也。”新唐书·解琬传:“前后乘边积二十年…… 华 虏安之。” 宋 王安石 《省兵》诗:“方今将不择,独以兵乘边。”
《漢語大詞典》:边军(邊軍)
守边之军,边防部队。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吾以为边军皆不知耕作,开口望哺。” 元 姚燧 《南京路总管张公墓志铭》:“言归闻之上,幸止边军无岁入。”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一:“工匠处斩,家口发充边军。” 清 顾炎武 《感事》诗:“边军严不发,驛使去空还。”
《漢語大詞典》:边寄(邊寄)
防守边疆的任务。 唐 孙逖 《授王斛斯太仆卿仍兼安西都护制》:“门下: 安西 都护 王斛斯 ,将略称多,忠诚克著,顷膺边寄,颇洽人心。”宋史·任中正范雍等传论:“ 雍 任边寄而覆军败将,几不自保。”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四年:“今第当选重臣知治体者,付以边寄,兵且勿用也。”
《國語辭典》:戍役  拼音:shù yì
1.守边的事。
2.守边的军士。《诗经。小雅。采薇。序》:「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唐。杜甫〈又上后园山脚〉诗:「非关风露凋,曾是戍役伤。」
3.充军的刑罚。
《漢語大詞典》:屯泊
(1).驻扎。多指戍守边境重镇。 宋 李纲 《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亦无寺观屋宇可以屯泊,不免建造营屋,大使司支钱与诸州收买木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太祖 时以十万驻京师,十万派守外郡。戍守边地重镇称屯泊(或驻泊),内郡要地称屯驻。”
(2).指停泊。 清 薛福成 《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三日》:“将来 北洋 似应以 威海 为战舰屯泊之区,而以 旅顺 为修船之所为合宜。”
《漢語大詞典》:戍客
离乡守边的人。尉缭子·攻权:“远堡未入,戍客未归,则虽有人无人矣。” 唐 长孙佐辅 《关山月》诗:“凄凄还切切,戍客多离别。” 明 王世贞 《水石斋中小池鸳鸯忽去其雌曹生子念命余作孤鸳篇》:“去似妖娼归北里,留如戍客滞 辽西 。”
分類:离乡守边
《漢語大詞典》:戍人
古代守边官兵的通称。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赵简子 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具戍人。” 北齐 颜之推 《从周入齐夜度砥柱》诗:“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戍人。” 唐 马戴 《别灵武令狐校书》诗:“雁池戎马饮,鵰帐戍人过。”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先生知其情,即致书吾父,出十题而遣余暂归,喜同戍人得赦。”
分類:守边官兵
《漢語大詞典》:护塞(護塞)
防守边塞。 唐 刘禹锡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诗:“护塞无南牧,驰心拱北辰。”
谓护堤堵缺口。宋史·周莹传:“与 郝守濬 护塞 宋州 决 河 。”
《漢語大詞典》:军镇(軍鎮)
指镇守边地的驻军。旧唐书·职官志二:“凡诸军镇,每五百人置押官一人,千人置子总管一人,五千人置总管一人。” 唐 白居易 《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
《漢語大詞典》:边镇(邊鎮)
(1).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魏书·高祖纪上:“又詔流迸之民,皆令还本,违者配徙边镇。”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猛将精兵却聚集在边镇上,内外失去平衡,危险的局面是显而易见的。”
(2).指镇守边地的军事长官。宋书·张畅传:“且城守备防,边镇之常,但悦以使之,故劳而无怨耳。”魏书·叔孙建传:“会彼边镇弃守而去,故 晋 前军得以西进,非敢凭陵 魏 境。” 清 姚鼐 《〈西魏书〉序》:“当 拓跋氏 之衰,朝廷失政而边镇横,武夫暴兴而国柄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