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历夏经秋(历夏经秋)  拼音:lì xià jīng qiū
经过了夏天、秋天。藉季节的更替来比喻时间的逝去。如:「光阴似箭,历夏经秋,转眼一年将尽。」
《国语辞典》:季节迁徙(季节迁徙)  拼音:jì jié qiān xǐ
一种畜牧或游动形式。随季节的变化在山区与低地,或低纬度与高纬度之间的地区游牧或生活。但实施季节迁徙的大多数居民往往也从事耕作,并有一些永久性的居住地。
《国语辞典》:日光节约时间(日光节约时间)  拼音:rì guāng jié yuē shí jiān
一种时制,在日照充分的季节将时钟拨快一小时,以充分利用阳光而节约能源。美国于西元一九一六年率先实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国家也相继施行。我国曾经短暂实施此时制,目前停止使用。也称为「夏令时间」。
《国语辞典》:褪毛  拼音:tùn máo
脱毛。动物因季节转换而脱去原有的毛。
《国语辞典》:早材  拼音:zǎo cái
生长旺盛季节期所生成的木材。构成细胞较大,细胞壁较薄,颜色较淡,材质较松。也称为「春材」。
《国语辞典》:季节性(季节性)  拼音:jì jié xìng
在特定的季节或气候才呈现其特质的。如:「菱角的产期是有季节性的,通常在秋冬时节才吃得到。」
《国语辞典》:度小月  拼音:dù xiǎo yuè
传说清光绪年间台南的一位渔民,有见于每年在小月的季节中,生意清淡,因而利用这段时间摆设面摊,卖自创的担仔面,并于摊前悬灯上写「度小月担仔面」,远近驰名。后成为台南担仔面的代称。也用来指生意人度过交易清淡的月分。
《漢語大詞典》:钻燧改火(鑽燧改火)
古时钻木取火,因季节不同而用不同的木材。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故曰改火也。”后仅于寒食后二日为之,并成为习俗。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清明节:“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每岁禁中小内侍於阁门用榆木钻火……宣赐臣僚巨烛,正所谓‘钻燧改火’者,即此时也。” 唐 杜甫 《清明》之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唐 无名氏 《辇下岁时记·钻火》:“至清明,尚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
《国语辞典》:交节气(交节气)  拼音:jiāo jié qì
1.在节气之始,天气变化剧烈,称为「交节气」。
2.季节气候变化时,宿疾复发或加重。
《国语辞典》:生长轮(生长轮)  拼音:shēng zhǎng lún
树木的生长速度因季节而变化,缓速不一致,形成密度不同之木材而形成色彩深浅不同的同心环纹,即生长轮。若每年一轮,即称「年轮」。参见「年轮」条。
《國語辭典》:乾季  拼音:gān jì
雨量较少的季节。这段期间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空气乾燥,雨量较少。
《漢語大詞典》:乾季
雨量稀少的季节,又称“旱季”。 韩北屏 《非洲夜会·沿着尼日尔河的旅行》:“这时正逢干季,一滴雨水也没有。”
《國語辭典》:犯节气(犯節氣)  拼音:fàn jié qi
按夏历一年可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在某个节气前后生病,称为「犯节气」。如:「他这关节疼痛的毛病是犯节气,天气暖和就没事。」
《國語辭典》:换茬(換茬)  拼音:huàn chá
在同一田地上,不同年度的同一季节,换种不同的农作物。或前作收穫后,换种另一类农作物。
《國語辭典》:不违农时(不違農時)  拼音:bù wéi nóng shí
不违背、妨害农作时间。《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也作「不夺农时」。
分類:耕作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