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孔子庙(孔子廟)  拼音:kǒng zǐ miào
奉祀孔子的庙宇。春秋时鲁哀公始设孔子庙于曲阜,唐太宗诏州县皆立孔子庙,乃遍及全国。我国于每年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诞辰时,于此庙举行祭孔大典。明时因孔子为文圣,故称为「文庙」,今简称为「孔庙」。
《國語辭典》:孔子庙堂碑(孔子廟堂碑)  拼音:kǒng zǐ miào táng bēi
唐代碑刻。为虞世南于高祖武德九年(西元626)所作。记述孔子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并重修孔庙等事。此碑书法笔力遒劲,碑体圆腴,为唐楷圭臬。后有二重刻本,一为陕本,一为城武本。
《国语辞典》:殁而无朽(殁而无朽)  拼音:mò ér wú xiǔ
身虽死而声名长存。唐。杨烱〈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凭风云于异代,照日月于殊途。逝者有知,殁而无朽。」也作「殁而不朽」、「死而不朽」。
《国语辞典》:片言一字  拼音:piàn yán yī zì
零碎、简短的文字。唐。李邕〈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片言一字,劝善惩恶,诱进后人,启明先觉。」也作「片言只字」、「片语只辞」。
《国语辞典》:鲁孝王刻石(鲁孝王刻石)  拼音:lǔ xiào wáng kē shí
金代诏修孔子庙时于鲁灵光殿发现的刻石。刻于西汉宣帝五凤二年(西元前56)时,文仅三行十三字,以古隶刻成,结体自然而富变化,多用圆笔,横画收尾波磔不甚明显。碑文「年」字末笔竖画特长,在严整中含有奔放的意味。
《国语辞典》:万世师表(万世师表)  拼音:wàn shì shī biǎo
对至圣先师孔子的尊称。清圣祖以「万世师表」四字题孔子庙的匾额,后遂以此专称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