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婚倘毕
 
了婚嫁
 
儿婚女嫁
 
十年婚嫁愿
 
向平事了
 
向平多累
 
向平婚嫁
 
向平约
 
女嫁儿婚
 
女嫁男婚
 
婚娶未毕
 
婚嫁了
 
婚嫁毕
 
婚嫁累
 
嫁娶毕
  
子平婚嫁
 
子平嫁娶
 
子平窥破
 
富不如贫
   
尚平加累
 
尚平婚嫁毕
 
昏嫁了
 
昏嫁向平
 
未终婚嫁
  
毕婚姻
  
追尚子
 
门容向子过

相关人物
向长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向长〉~2758~
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馀。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连年乃至,欲荐之于莽,固辞乃止。潜隐于家。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建武中,男女娶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唐·李贤注引《高士传》:「『向』字作『尚』。」
《昭明文选》卷二十六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唐·李贤注:「嵇康《高士传》曰:尚长,字子平,河内人。隐避不仕,为子嫁娶毕,敕家事断之,勿复相关,当如我死矣。」

简释

子平嫁娶:指儿女婚嫁。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寄舍弟》:“子平嫁娶贫中毕,元亮田园醉里归。”


例句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

伏枕嗟公干,归山羡子平。 孟浩然 李氏园林卧疾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孟浩然 经七里滩

陶公自放归,尚平去有依。 孟郊 隐士

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 岑参 缑山西峰草堂作

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 岑参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觅仙兄。 张仲方 赠毛仙翁

尚平方毕娶,疏广念归期。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忆种瓜时

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 杜甫 西阁二首

庞公竟独往,尚子终罕遇。 杜甫

欲追绵上隐,况近子平村。 林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

待学尚平婚稼毕,渚烟溪月共忘机。 权德舆 田家即事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王维 早秋山中作

子平一去何时返,仲叔长游遂不来。 王绩 北山

况无婚嫁累,应拍尚平肩。 王毂 赠苍溪王明府有文在手曰长生

万重云树下,数亩子平居。 钱起 东溪杜野人致酒

毕娶愿已果,养恬志宁违。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

如今便可尔,何用毕婚嫁。 韩愈 县斋有怀(阳山县斋作。时贞元二十一年顺宗新即位)

《國語辭典》:婚嫁  拼音:hūn jià
嫁娶之事。唐。杜荀鹤 题田家翁诗:「田翁真快活,婚嫁不离村。」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皇后出乘舆》:「士庶家与贵家婚嫁,亦乘檐子。」
分類:婚嫁嫁娶
《漢語大詞典》:毕婚嫁(畢婚嫁)
犹毕娶。办完子女婚事。谓了却俗务,心无牵挂。 唐 元结 《招陶别驾家阳华作》诗:“无或毕婚嫁,竟为俗务牵。”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官租日输纳,村酒时邀迓;閒爱老农愚,归弄小女姹。如今便可尔,何用毕婚嫁。”参见“ 毕娶 ”。
《漢語大詞典》:毕娶(畢娶)
后汉书·逸民传·向长载: 向长 ( 嵇康 高士传作“ 尚长 ”)隐居不仕,“男女娶嫁既毕,勑断家事勿相关”,于是与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遂以“毕娶”为办完子女婚事,避世优游的典故。《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吕延济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毕,勑断家事,勿復相关。 邴曼容 养志自脩,薄为游官而已。” 唐 杜甫 《西阁》诗之二:“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
《国语辞典》:论及婚嫁(论及婚嫁)  拼音:lùn jí hūn jià
男女双方交往,到达谈论婚事的阶段。如:「他们交往多年,已经论及婚嫁。」
《漢語大詞典》:昏嫁
犹婚嫁。男女嫁娶之事。
《國語辭典》:及时(及時)  拼音:jí shí
1.得时,合时。晋。陶渊明〈杂诗〉一二首之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兵加曹操,岂曰无名?公正当及时早定大业。」
2.立刻、马上。《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3.正赶上需要、正赶上时机。如:「幸好救难人员及时赶到,受困的登山客终于得救。」
《國語辭典》:不将(不將)  拼音:bù jiāng
1.不送。《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2.阴阳家指称诸事皆宜的吉日。《儒林外史》第一○回:「陈和甫选在十二月初八日不将大吉,送过吉期去。」
《國語辭典》:行礼(行禮)  拼音:xíng lǐ
1.以鞠躬、作揖等方式表达敬意。《礼记。曲礼下》:「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红楼梦》第六二回:「虽众人要行礼,也不曾受。」
2.举行某种仪式。《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与他家往来得熟,其日因为他家成婚行礼,也来看看耍子。」《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来祠中斋戒一宿,以便行礼。」
《漢語大詞典》:向平
东汉 高士 向长 字 子平 ,隐居不仕,子女婚嫁既毕,遂漫游五岳名山,后不知所终。见后汉书·逸民传·向长。后以“向平”为子女嫁娶既毕者之典。 唐 白居易 《闲吟赠亲家翁》:“最喜两家婚嫁毕,一时抽得 向平 身。” 明 何景明 《东昌公哀词》之三:“ 向平 婚未毕, 卓 宰宦初成。” 清 周亮工 《旅壁步王西樵韵》:“《三都》岂必烦 玄晏 ,五岳无心待 向平 。”
《國語辭典》:亲情(親情)  拼音:qīn qíng
家人或亲属之间的情感。《三国演义》第五六回:「今既两家结亲,当看亲情面上,早早交付。」《西游记》第四一回:「不要白了面皮,失了亲情,恐你令尊知道。」
《國語辭典》:桃夭  拼音:táo yāo
《诗经。周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或亦指贺嫁女之诗。首章二句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國語辭典》:洗头(洗頭)  拼音:xǐ tóu
1.清洗头发并加吹整。如:「她每星期上美容院洗头两次,以维持漂亮的发型。」
2.古代指新婚夫妇到女家拜门后,女家备礼送新妇回夫家。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嫁娶》:「其两新人于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礼,……自后迎女回家,以冠花、段匹、合食之类,送归婿家,谓之洗头。」
《漢語大詞典》:走送
浙 东旧俗。婚嫁日,女家送亲人将新娘送至男家门前即返回,谓之“走送”。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其家委亲戚接待女氏亲家,及亲送客会汤次拂备酒四盏款待。若论 浙 东,以亲送客急三杯或五盏而回,名曰‘走送’。”
《漢語大詞典》:选日(選日)
选定日子。旧时迷信,凡婚嫁、安葬、出行等都要选个吉利日子。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老相公不必迟慢,便结綵楼,选日成亲。”《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 道:‘若得娘子肯与老身做时,娘子是一点福星,何用选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及至 江西 ,值大寇叛乱,三年不得归。后稍平,选日遵路。”
《漢語大詞典》:吉事
吉祥之事。古指祭祀、冠礼、婚嫁等。《易·繫辞下》:“吉事有祥。”礼记·曲礼上:“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 郑玄 注:“吉事,祭祀、冠、取之属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吉事上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噫!活人见鬼,其兆不祥;矧有吉事之家,动出魑魅魍魎为寿乎?”
《國語辭典》:子平  拼音:zǐ píng
1.东汉向长的字。朝歌人。性尚中和,隐居不仕,精通老、易之学。
2.宋朝徐居易的字。相传徐子平精于星象、命算。后人乃以「子平」称呼利用星象、或生辰八字替人算命的方法。《西游记》第四二回:「先生子平精熟,要与我推看五星。」
《漢語大詞典》:尚子
指 东汉 尚长 。《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传》:“ 尚长 ,字 子平 , 河内 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勑家事断之:勿復相关,当如我死矣。”
《漢語大詞典》:尚平
指 东汉 尚长 。 尚长 字 子平 。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见 三国 魏 嵇康 《高士传》。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 唐 许浑 《村舍》诗之一:“ 尚平 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 明 张邦伊 《沉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诗:“知尔 尚平 家累浅,逢人胜事好相闻。”参见“ 尚子 ”。
《漢語大詞典》:尚子
指 东汉 尚长 。《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传》:“ 尚长 ,字 子平 , 河内 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勑家事断之:勿復相关,当如我死矣。”
《漢語大詞典》:毕娶(畢娶)
后汉书·逸民传·向长载: 向长 ( 嵇康 高士传作“ 尚长 ”)隐居不仕,“男女娶嫁既毕,勑断家事勿相关”,于是与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遂以“毕娶”为办完子女婚事,避世优游的典故。《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吕延济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毕,勑断家事,勿復相关。 邴曼容 养志自脩,薄为游官而已。” 唐 杜甫 《西阁》诗之二:“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