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失色  拼音:shī sè
1.对人的表情、态度不庄重。《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失去原本的容色。形容神色因惊惶改变。《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听了,面孔失色,做声不得。」也作「失容」。
《漢語大詞典》:相视失色(相視失色)
同“ 相顾失色 ”。 钱基博 《吴禄贞传》:“ 禄贞 右手举酒满杯,左手自指鼻尖语曰:‘不敢欺!我也!’扬杯饮,一吸而空。时 良弼 、 姚锡光 在座,相视失色。”
《國語辭典》:相顾失色(相顧失色)  拼音:xiāng gù shī sè
形容众人互相对视,脸上露出惊慌之态。《旧五代史。卷一二八。周书。段希尧传》:「寻命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色。」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三。袁滋》:「五人相顾失色,悔饮其酒。」
《漢語大詞典》:响震失色
像听到回声像听到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响,回声,震,响雷,都是名词作状语。例如: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资治通鉴
《国语辞典》:面皮失色  拼音:miàn pí shī sè
形容被气得脸色大变。《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钱大老爷气得面皮失色道:『我才到任不上一年,那有这些多银子借给你呢!』」
《国语辞典》:花容失色  拼音:huā róng shī sè
形容女子受到惊吓,如花朵般美丽的容貌失去颜色。如:「化妆舞会中,有人戴著骷髅面具突然跑了出来,吓得她花容失色。」
《国语辞典》:相形失色  拼音:xiāng xíng shī sè
两相比较之下显现不如人而失去光彩。如:「这点雕虫小技拿来和大师的作品相比,当然要相形失色了。」
《国语辞典》:哑然失色(哑然失色)  拼音:è rán shī sè
惊吓得说不出话,脸色也变了。《文明小史》第五一回:「那外国人便哑然失色的走到前面,和一个光著脑袋的外国人叽哩咕噜了半天。」
《国语辞典》:掩面失色  拼音:yǎn miàn shī sè
形容惊惧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七五回:「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分类:惊惧
《国语辞典》:怛然失色  拼音:dá rán shī sè
因畏惧而变了脸色。宋。苏洵〈送石昌言北使引〉:「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國語辭典》:黯然失色  拼音:àn rán shī sè
黯淡而失去光彩。如:「和才气纵横的巨构相比,他这一系列工整之作,顿时黯然失色不少。」也作「黯然无色」。
《國語辭典》:大惊失色(大驚失色)  拼音:dà jīng shī sè
形容十分惊吓,以致变了脸色。《三国演义》第二四回:「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大惊失色。」《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今听他如此一番言语,不觉大惊失色。」
分類:惊恐脸色
《分类字锦》:绮霞失色(绮霞失色)
唐彦谦 牡丹诗 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
分类:牡丹
《國語辭典》:惊慌失色(驚慌失色)  拼音:jīng huāng shī sè
惊恐慌张失去常态。《三侠五义》第七三回:「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漢語大詞典》:惊惶失色(驚惶失色)
惊慌惶恐得失了常态。 元 孔齐 《至正直记·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首触扃。从官偕至者,动以百骑,惊惶失色。”亦作“ 惊慌失色 ”。《三侠五义》第七三回:“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漢語大詞典》:惊惶失色(驚惶失色)
惊慌惶恐得失了常态。 元 孔齐 《至正直记·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首触扃。从官偕至者,动以百骑,惊惶失色。”亦作“ 惊慌失色 ”。《三侠五义》第七三回:“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